又我者,性也;性即我也,內外動作皆由於性。
一切盡聞,故稱我聞也。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言一時者,師資會遇齊集之時。
佛者,是說法之主。
在者,欲明處所。
舍衛國者,波斯匿王所居之國。
祇者,太子名也。
樹是祇陀太子所施,故言祇樹也。
給孤獨者,須達長者之異名也。
園者,本屬須達,故言給孤獨園。
佛者,梵音,唐言覺也。
覺義有二:一者、外覺觀諸法空;二者、內覺諸心空寂,不被六塵所染。
外不見人之過惡,內不被邪迷所惑,故名曰覺,覺即是佛也。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言與者,佛與比丘同住金剛般若無相道場,故言與也。
大比丘者,是大阿羅漢故。
比丘者,是梵語,唐言能破六賊,故名比丘。
眾,多也。
線上請書,您還可以到:
推薦閱讀:
《菩薩藏佛教學會 王穆提居士著書、隨筆、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唯識宗必修論疏》
《一切有部根本論典,一身六足論》
《唯識、中觀、二乘阿毗達摩論書》
《漢語中觀根本論》
《唯識、天台山家、天台山外、淨土等論疏》
《法相唯識學經論疏》
《日本東密、天台密教彙整》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
《漢語佛教五大部》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