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諸經論,所明佛性不過有三種:
一、理性佛性;
二、行性佛性;
三、隱密性佛性。
言理性佛性者,《佛性論》說:「為除此執故,佛說佛性。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顯真如。由真如故,無能罵、所罵。通達此理,離虛妄過。」《涅槃經》卷第二十五說:「善男子!佛性者,非陰、界、入,非本無今有,非有已還無」,卷第八說:「開示如來祕密之藏,清淨佛性常住不變」,卷三十三說:「如佛所說,眾生佛性猶如虛空」,廣說非三世故,如說「虛空無故,非三世攝;佛性常故,非三世攝」等義。
行性佛性者,通有漏法、無漏法等一切萬行。倘若望法、報、化三身者,無漏為正因、生因、了因,有漏為緣,疏名為生因、了因;無漏正名佛性,有漏假名,並不是正佛性。《善戒經》所說的性種性及習種性。《楞伽經》說:「阿梨耶識名空如來藏,具足熏習無漏法故,名不空如來藏。」《涅槃》三十三說:「若有說言眾生佛性非有如虛空,非無如兔角。何以故?虛空常故,兔角無故,是故得言亦有亦無。有故,破兔角;無故,破虛空」。
線上電子書平台恭請法寶:
推薦閱讀:
《成佛正因》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