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大乘佛教修證止觀經論合輯》

收錄經論:一百零七部

經:四十八部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禪行法想經》、《修行道地經》、《道地經》、《小道地經》、《禪要經》、《佛說內身觀章句經》、《法觀經》、《身觀經》、《禪祕要法經》、《坐禪三昧經》、《菩薩訶色欲法經》、《禪法要解》、《思惟略要法》、《達摩多羅禪經》、《五門禪經要用法》、《治禪病祕要法》、《佛說佛印三昧經》、《佛說自誓三昧經》、《佛說如來獨證自誓三昧經》、《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佛說阿闍世王經》、《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佛說成具光明定意經》、《佛說法律三昧經》、《佛說慧印三昧經》、《佛說如來智印經》、《佛說大乘智印經》、《佛說弘道廣顯三昧經》、《無極寶三昧經》、《佛說寶如來三昧經》、《佛說超日明三昧經》、《月燈三昧經》、《佛說月燈三昧經》二譯、《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佛說觀佛三昧海經》、《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不必定入定入印經》、《力莊嚴三昧經》、《寂照神變三摩地經》、《解深密經》、《深密解脫經》、《大乘密嚴經》二譯。

 大乘論:十九部
《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攝決擇分〈三摩呬多地。聲聞地。菩薩地。有餘依地。無餘依地。有心地。無心地〉)、《顯揚聖教論》、《大乘莊嚴經論》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 、《六門教授習定論》、《攝大乘論本》、《攝大乘論》真諦本、《攝大乘論釋》真諦本、《攝大乘論釋》世親菩薩造 玄奘本、《攝大乘論釋》無性菩薩造 玄奘本、《攝大乘論釋論》世親菩薩造 笈多本、《大乘集菩薩學論》 、《止觀門論頌》 、《發菩提心經論》、《菩提資糧論》、《菩提行經》。

聲聞論:二十一部
《成實論》、《解脫道論》、《阿毗達磨俱舍論》、《阿毗達磨俱舍釋論》、《阿毗達磨法蘊足論》、《舍利弗阿毗曇論》、《阿毗達磨品類足論》、《阿毗達磨界身足論》、《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阿毗達磨順正理論》、《阿毗曇八犍度論》、《阿毗曇心論》、《阿毗曇心論經》、《阿毗曇甘露味論》、《阿毗曇甘露味論》、《阿毗曇毗婆沙論》、《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施設論》、《眾事分阿毗曇論》、《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雜阿毗曇心論》。

 經疏諸宗著論:十九部
《陰持入經註》、《大乘止觀法門》、《諸法無諍三昧法門》、《隨自意三昧》、《摩訶止觀》、《修習止觀坐禪法要》、《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禪門章》、《六妙法門》、《方等三昧行法》、《四念處》、《法界次第初門》、《三觀義》、《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觀心論》、《觀心論疏》、《普勸坐禪儀》、《坐禪用心記》。

  

線上電子書平台恭請法寶:

PChome書店

Pubu

Kobo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