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031《三論玄義》疏文斷句 胡 吉藏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總序宗要,開為二門:一、通序大歸;二、別釋眾品。初門有二:一、破邪;二、顯正。

夫適化無方,陶誘非一,考聖心,以息患為主;統教意,以通理為宗。但九十六術,栖火宅為淨道;五百異部,縈見網為泥洹,遂使鹿苑坵墟,鷲山荊蕀。善逝以之流慟,薩埵所以大悲,四依為此而興,三論由斯而作。但論雖有三,義唯二轍:一曰顯正,二曰破邪。破邪則下拯沈淪,顯正則上弘大法,故振領提綱,理唯斯二也。但邪謬紛綸,難可備序,三論所斥,略辨四宗:一、摧外道;二、折毘曇;三、排成實;四、呵大執。

問:以何義故,遍斥眾師?

答:論主究其原,盡其理也。一源不究,則戲論不滅;毫理不盡,則至道不彰。以無源不究,群異乃息;無理不盡,玄道始通。是以斯文遍排眾計。

 

問:既無法不究,無言不盡,應遍排群異,何故但斥四宗耶?

答:初一為外,後三為內,內外並收。毘曇明有,成實辨空,空有俱攝,斯二為小,方等稱大,大小該羅,略洗四迷,則紛累都盡耳。

問:此之四執,優降云何?

答:外道不達二空,橫存人法;毘曇已得無我,而執法有性;跋摩具辨二空,而照猶未盡;大乘乃言究竟,但封執成迷。自淺至深,四宗階級。

問:外道邪言,可得稱破,餘為內教,何得亦破?

答:總談破顯,凡有四門:一、破不收;二、收不破;三、亦破亦收;四、不破不收。言不會道,破而不收;說必契理,收而不破;學教起迷,亦破亦收,破其能迷之情,收取所惑之教;諸法實相,言忘慮絕,實無可破,亦無可收。泯上三門,歸乎一相,照斯四句,破立皎然。

所言摧外道者,夫至妙虛通,目之為道,心遊道外,故名外道。外道多端,略陳其二:一、天竺異執;二、震旦眾師。總論西域九十六術,別序宗要,則四執盛行:一、計邪因邪果;二、執無因有果;三、立有因無果;四、辨無因無果。

問:云何名為邪因邪果?

答:有外道云:大自在天能生萬物,萬物若滅,還歸本天,故云自在。天若瞋,四生皆苦;自在若喜,則六道咸樂。然天非物因,物非天果,蓋是邪心所畫,故名邪因邪果。

難曰:夫善招樂報,惡感苦果,蓋是交謝之宅,報應之場,以不達義理,故生斯謬。又夫人類生人,物類生物。人類生人,則人還似人,物類生物,物還似物,蓋是相生之道也。而謂一天之因產萬類之報,豈不謬哉?

問:云何名為無因有果?

答:復有外道,窮推萬物,無所由籍,故謂無因,而現 覩諸法,當知有果。例如莊周魍魎問影,影由形有,形因造化,造化則無所由,本既自有,即末不因他,是故無因而有果也。

問:無因、自然,此有何異?

答:無因據其因無,自然明乎果有,約義不同,猶是一執。

難曰:夫因果相生,猶長短相形,既其有果,何得無因?如其無因,何獨有果?若必無因而有果者,則善招地獄,惡感天堂。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

Google Play 圖書

Readmoo 讀墨

樂天kobo

 

 

推薦閱讀: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