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029《百論疏》疏文斷句 胡 吉藏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大業四年十月,因講次直疏出不事訪也。肇公是京兆郡人,家貧,常以傭書為業,因是歷觀經史。每讀老子、莊周之書,喟然歎曰:「美則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猶未盡矣。」末見古《維摩經》,歡喜頂戴,謂親友曰:「吾知所歸極矣!」羅什至京師,因從請業。著〈不真空〉等四論,著《注淨名》及諸經論序,什歎曰:「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若肇公名肇,可謂玄宗之始。年三十一亡。

但《百論》有二序,一叡師所制,二肇公所作。興皇和上每講,常讀肇師序,正為其人言巧意玄,妙符論旨,親覩時事,所以稟承。又叡師序,是弘始四年前翻,什師初至,方言未融,為此作序,猶未中詣。肇師序,即是此文,六年重翻,文義既正,作序亦好。所以恒讀肇公序也,余年十四,虛心翫之,登乎弱冠,於寺覆述。

 

生起此次第者,論即是教,以教化物前須歎教。雖復歎教,但未知何時造,故第二明時節。雖明時節,未知何人所造,故第三明能造之人。雖明能造之人,未知何故造論,故第四明造論意為緣。雖明能造之論,所為之緣,竟未知名字何等,故第五釋論名題。雖識名目,未知是誰注釋,故第六出注論婆數。注釋雖竟,未知旨趣如何,故第七明論大宗。此之七章並化行天竺,益天竺之緣。從第八已去,傳流震旦,益於此土。故有第八什師遠齎梵本,來此翻譯。雖有解法弟子,必須有篤信檀越,故第九明檀越姚嵩。雖有此九條,猶未知論偈多少,故有第十定品偈多小也。

開此一序以為十章:一、歎論功能;二、明造論時節;三、歎造論之人;四、陳外道興世,即是造論意;五、釋論題目;六、述注論婆數;七、敘論大宗;八、明翻論羅什;九、辨檀越姚嵩;十、定品偈多少。章雖有十,不出人法二義。開人為五,辨法亦然,故成十矣。人五者:一、造論人;二、所為人;三、注論人;四、翻論人;五、請譯人。四為內弘,終一為外護。《涅槃經》云,有二因緣,佛法久住,謂解法弟子及篤信檀越,即其事也。法五者:一、歎論功能;二、造論時節;三、釋論名題;四、敘論大宗;五、定品偈多小。

就初歎論功能,凡有四義:一、境智;二、智諦;三、人法;四、法喻。言境智者,通聖心,謂正觀也;開真諦,謂正境也。非正境無以發正觀,非正觀無以鑒正境,故略題斯二,則義無不含。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

Google Play 圖書

Readmoo 讀墨

樂天kobo

 

 

推薦閱讀: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