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止觀》之道,而不明《義例》者,則妙行傾覆也。
昔天台智者稟之於靈嶽,悟之於道場,說之於玉泉,付之於章安。
自章安至荊谿,師資道契,德音莫違。
後以清涼僻見,逆路論興,背我天台,朋他賢首,抑根本之純妙以為漸圓,揚枝末之兼麤名為頓頓,紊瀆化源,尤誤群學,故《法華》之妙行或幾乎隱矣!
噫!道之未喪,存乎哲匠。
線上請書,您還可以到:
推薦閱讀:
《菩薩藏佛教學會 王穆提居士著書、隨筆、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唯識宗必修論疏》
《一切有部根本論典,一身六足論》
《唯識、中觀、二乘阿毗達摩論書》
《漢語中觀根本論》
《唯識、天台山家、天台山外、淨土等論疏》
《法相唯識學經論疏》
《日本東密、天台密教彙整》
《玄奘三藏譯撰全輯》
《漢語佛教五大部》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