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唯識對法》(四)台灣 王穆提 著

274《唯識對法》(四)台灣 王穆提 著

傑克‧康菲爾德(Jack Kornfield)在其著作《狂喜之後》(AFTER THE ECSTASY﹐THE LAUNDRY)一書中提到靈修團體所面臨到的四大困境領域,開宗明義即指出靈修團體最常見的危險在於權力的濫用,他認為這種情形最常發生於既定團體身上,身為老師或大師的人攬控了所有的權力;

其次,第二個最容易滋生的問題是帳目不清,他舉出了信眾進入靈修團體之後,心中對上師極其感恩,往往所捐獻的金錢會如潮水般湧入,乃至,最糟糕的是,特別對於那些在靈修團體上,某些權高位重者之士,私底下卻過著不為人知的奢華生活,「一方面無恥揮霍同修的捐獻,一方面還要求其他的團體成員過著嚴謹清貧的生活,或是投入義務工作。」

 

第三點,他提到了「以宗教之名進行性侵害」。

有些學生往往為了接近老師,而以「性」來作為手段,以換取親近老師的機會,或是藉由「坦特羅」(Trantra)的修練之名而向上師獻身,或其他形式的性剝奪。

最後,最常見的問題是酗酒與濫用毒品,這些問題,雖然早有耳聞,不過,藉由此次的機會,期盼同時間的反思在靈修乃至於禪修活動之中,在團體運作中所面對之困境,當然,絕大多數的禪修者無非希望能夠體證出生命之真諦。

雖然這本書的內容,對於佛法上所謂的「涅槃」之法義有誤解之處,但是,卻對於當今靈修團體上所發生之問題,一一揭示出來,也確實對於想要參與靈修者,或者已經參與其中者,作為一面值得深思之借鏡。人為什麼會參與靈修(或者是禪修)之後,還會對於「權力」有那麼多的執著性?

參與靈修者並非皆是以同樣的理念或者想法加入了「欲出離或者是欲證悟」之團體,「私心自用」的人也存在並且依附於團體上,經歷過對於「權力把持」、「權力控制」而品嚐了權力的滋味,又利用了人類喜愛「崇拜偶像」,以及心靈空虛者對於世間上所謂的「靈性大師」等物化表象之心態後,發生了問題卻又往往不自覺,某些做為學生的也許還非常贊同此種縱攬靈修團體權力之「中央集權」大師之所有作為,他們會認為,只要是老師所宣說、流傳的教誨或者是顯露出的行為,無非皆是「良善的」、無非是要讓學生「反省的」,完全不加思維「老師亦會犯錯」之機會。

對於居上位者、掌控團體權力者(其實,嚴肅的來說,佛教並不認同在靈修團體中,老師能夠擁有多大的權力來控制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以佛陀本身之切身經驗來說,他也提到「佛在僧數」之類的話語,而摒除了對佛陀產生依戀、崇拜之心理狀態,他提醒學生千萬不要崇拜老師,當老師者,亦勿自以為是的認為自身證量比學生高,而心懷貢高我慢)會有這種「權力把持」之作為。

 

線上請書:

讀墨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