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二) - 林邑國

位於中南半島東部之古國名。又作臨邑國。約在今越南南部順化等處。此地原係占族(Cham)之根據地,西漢設為日南郡象林縣,稱為象林邑,略去象,故稱林邑。東漢末年,有名為區連者,殺害縣令,自稱林邑國王。晉以後屢向中國朝貢。隋大業年間(605~616),隋將劉方征服之,設置林邑郡。唐至德年間(756~757)改稱環王。其後定都於占城(Chamthanh),故此地又稱占城、瞻波(Champa)、占婆、占波、摩訶瞻波、占不勞(Cham-pura)。北宋淳化二年(991),該國沙門淨戒來華,奉獻如意、金銅鈴杵、龍腦香。

此外,據日本南天竺婆羅門僧正碑、東大寺要錄卷二大安寺菩提傳來記等載,唐開元十八年(730),林邑國沙門佛哲(佛徹)偕同菩提僊那至日本,傳入菩薩舞、拔頭舞、林邑樂等。至明代,為安南所滅。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之中法條約中,成為法國之保護國。佛教傳入之年代不詳,然據隋書南蠻列傳第四十七載,人民多信奉佛法,文字與天竺同;又舊唐書南蠻列傳第一四七載,人民特信佛法,出家者眾多。可知隋代以前其地即有佛教之信仰。另據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載,小乘佛教流傳於此,尤以正量部為然。〔大唐西域記卷十、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佛祖統紀卷四十三、梁書諸夷列傳第四十八〕p4178《佛光大辭典》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