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問候信略答 - 希求名稱利養恭敬等事問

 

阿彌陀佛,○○法師,吉祥:
 
回答如下細體所回內容。
 
尊敬的王居士吉祥!
 
謝謝您的諸多法義及隨筆分享。
 
遲復為歉,因七天盂蘭盆法會剛剛結束,為報四恩,再次唸誦圓滿《小品般若》等殊勝經典,法喜充滿。
答:《小品般若》以前學生時代常攜帶身上,於課堂讀誦,其實都應當將大藏經分冊製作文庫本經論,方便學人攜帶,台灣往昔雖然有出版,但爾後似乎已經未出,僅剩大乘精舍、佛陀教育基金會等有流通紙本法寶。
 
感謝您回覆明惠上人問題,原來他引用天台祖師教法很多,這是一個新發現。另外確實可以看出,日本藏經雖然收錄比較詳細,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錯漏之處,需要仔細鑑別。我們唸誦《大乘本生心地觀經》,日本大正藏版本,比漢地古本多收錄了很多偈頌,但是大正藏本身也有個別錯字。
答:對的,日本畢竟非以漢語為主之國度,所以深入閱讀時,會發覺往往有多餘之文字、而且亦有錯謬刻字。其實不只大正藏,龍藏亦有文句斷錯之處,先前有台灣法師與我討論,後學針對《攝論釋》諸部有回彼師。
 
您分享之瑜伽焰口行者資料,反映出當地民間習俗對內道法門之影響。後學在故鄉農村也曾見到未必曾有皈依之民間經懺佛事行者,背誦《阿彌陀經》、大悲咒可謂行雲流水,足以讓內道弟子慚愧。當然,真正地道之焰口主法師,必然遠遠超勝前者,有機緣必應多多親身參與現場為好。
答:其實這種在本土農村、鄉間為什麼得以保存此等經懺等事,也是值得考證調查,或許也能查詢得出相關源流。台灣燄口往昔皆有參與。
 
後學母親未學佛時,也先學念大悲咒。或許,這就是大悲觀音菩薩無擇內外、無有分別之平等偉大接引。最近瞭解日本茶道,如FAS組織,干利休後人等,原來很有興趣,但發現他們不知是佛是俗,僅是借用佛教內道思想來傳播自己。真禪宗大德並不應執著於茶事之色香味觸。
答:應當為「千」利休,後學多年以前有前往相關之地參訪,其實即同世俗文化等事,一般日本俗人未學佛者皆會參與茶道,台灣亦有此類茶道,不過都是世俗善法。我對於日本或者全世界採用內學傳佈自身文化者,皆用其當地文化看待,至於自身是否有無修行,其實我只觀察自身,不過日本諸多禮儀文化等事,也需要參酌學習,禪宗大德僅只是用「茶事」之相作為世俗表法,除「茶事」外,亦可用日常生活諸多工巧作為表法。
 
隨喜您製作五十三部菩薩戒註疏合集,建議能撰寫綜述以及導讀,以辨明法脈傳承之源流次第,以及對於初學深入途徑之建議。近讀《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中《戒律與禪法》《六度四攝與〈瑜伽論.戒品〉之關係》都很有啟發,特別是前者一一分析了菩薩戒條與心所法之聯絡。功德光大師之菩薩戒品註疏也有新翻譯,見圓滿法藏網站。
答:其實有幾部日本菩薩戒註書本身即有提及諸多戒律等傳承之事,有機會再一一略作前言。菩薩戒本就與心心所有關,如善人不生惡行透過對戒律的定義做觀察,彼善人不生惡心所故。
 
功德光論書已下載閱讀,似乎文字過小,後學目前筆電為松下FV1,14吋,2K螢幕,文字還是略小。
 
前說虛空藏菩薩,在很多經典也作為主角,如《臨終智大乘經》,智者大師也多次提到這個法門。近日誦菩薩戒,虛空藏菩薩戒中也有頗多問題值得思擇,如:為何說聲聞五波羅夷中,只列“出佛身血”一條逆罪?為何其說初發心八種根本罪中,第五、第六,乃是犯於大乘最深根本重罪?
答:天台智者大師著作約莫十處有提及。
 
第五如中國○○佛學院自稱教授唯識多年之學者,與我請法寶,得之後隨即消失。按已故上海○居士所言,彼曾於○○佛學院教授佛法,每月有薪水可拿。此上海○居士之語比量比○○佛學院某師之行為,當然犯根本重罪,為得法寶求諸供養故。如該經云:「復次善男子!初發心菩薩欺妄兩舌,希求名稱利養恭敬,讚大乘經為他解說,而語人言:『我是善解摩訶衍者。』為貪利故,見他解說大乘經典得供養者,憎毀輕疾而自貢高,虛誑妄語得過人法。作此行者離安隱處犯波羅夷,於大乘中為犯最重根本罪也。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趣寶洲乘船入海,而於中路自壞其船,沒溺而死不自濟命,豈能得寶?如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乘正信船入於大乘深廣法海,始得入海自壞信船失智慧命。如是愚癡初發心菩薩,以嫉妬故虛誑妄語得過人法,而犯大乘重根本罪。餘如上說。是名初發心菩薩犯於第五根本重罪。」
 
「希求名稱利養恭敬,讚大乘經為他解說,而語人言:『我是善解摩訶衍者。』為貪利故,見他解說大乘經典得供養者,憎毀輕疾而自貢高,虛誑妄語得過人法。」目的並不在解脫、信解佛法,而在世俗金錢等事。
 
第六「彼初發心菩薩亦復如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之,遇善知識發大乘心,而貪利養輕自衒賣,犯重根本罪,違負三世諸佛菩薩,為諸賢聖之所棄捨,墮於惡趣。」亦同此說。
 
聲聞戒者以身、語為主,該經:「「復次善男子!聲聞亦有五根本罪犯波羅夷。若有犯者,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失人天樂。何等為五?謂殺生、偷盜、淫泆、妄語、出佛身血。善男子!是名聲聞五根本罪。若犯一者,此則名為犯波羅夷,先所修習一切善根皆悉燒然,離安隱處失人天樂墮於惡趣。」「若犯一者」應當是隨犯一種即犯波羅夷,並非僅只出佛身血。
 
 
尊勝咒確實在西夏乃至廣大西部都有傳譯,可說是溝通東西之橋樑,我們寺院也有經幢。但要發揮陀羅尼總持之功效,攝百千萬經文之義,可能需要相當之定力,對此您應該頗有心得。
答:依天台智者所集禪觀,任何人皆可修學。
 
最後,後信中美術大作,後學眼拙,不知如何欣賞,若有弘一大師之眼光,或許能評點一二:)
答:弘一大師俗前於1905年留學日本,當時應當學習的是傳統西洋等畫法,與之當時亦有融入西洋畫之日本畫,日本於戰前即有出現以現代畫創作為主之團體,諸如日本現代藝術家協會、太平洋美術會等,又有以現代書法創作去反思日本戰前以民族主義導致戰爭、依靠藝術文化歌頌政治演變成為洗腦運動的天作會。此等皆為日本現代美術運動在亞洲排名第一之因緣,後學參與此次之畫會即日本戰前就以破除權威、政治、人種、國界之畫會,彼之展出不採用傳統畫法歌頌政治等權威為主,迷信愚民故。
 
 
吉祥法喜
 
後學○○敬上
 
 
王穆提
 
合十敬具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