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問候信略答 - 安居信二

 

安居信二:

尊敬的王居士吉祥!

感恩提供之資訊,隨喜您的整理並期待您的菩薩戒研究成果。此次我們也受持梵網大戒,同為佛子。

答:往昔初學佛時(九歲皈依,先前曾寫說十一歲皈依,錯矣,整理往昔資料發現資料有誤,當為九歲,民國七十六年(1987年)五月二十四日皈依佛教),發露懺悔、禪觀多年自受菩薩戒,又過十年再於佛光山授菩薩戒,按天台智顗師《菩薩戒義疏》云:「《大經》云:一、心法戒,二、受世教戒。菩薩得心法戒,謂道共戒。得此戒者,終不為惡。不從師授,故稱為得。中道心中,發得此戒也。受世教戒,謂白四羯磨,然後乃得。必假憑師,故稱為受。差別約示,故言世教也。定共、道共通大小乘。大乘道定入攝善法戒。有師言:唯入禪定能發無作。欲界定不發無作,唯假空解能發無作。有言:但令證此定道,隨能止伏,麁品成就,便發無作。欲界定念處前,皆能發戒也。」

會受持菩薩戒者,自然會受持,本有菩薩乘種子故。

 

或許日本某處還曾存有唐代形制之淨土觀堂,有待尋訪。日本當今若還有如法持戒、傳承清淨之律宗道場和大德,日後有機緣後學也願意前往參訪。

答:一般日本佛寺若淨土宗者,大抵都有淨土觀堂,多半為壁畫、或者採曼陀羅形象繪製而成,東寺則有實際建立之曼陀羅。日本律宗亦有,如真言律等宗派。然其實亦不必過於追尋,實際上在東京等處即能見到托缽之僧人,頭陀行,乃出家僧要務之一。

戒費或是為支援道場營運所需,傳戒法會持續月餘,耗費不尠。戒期之中,後學日日熏習漢傳叢林功課,頗有心得,無論是楞嚴咒還是瑜伽焰口,唱誦、法器都震撼人心。近來也有曾聽聞德林寺德毅法師講解梵唄視訊。

答:按此想亦是功德,畢竟世俗法等皆需要開銷,不論僧俗。先前於日本認識中國留學生,彼回中國對於佛教出家僧普遍並不受到尊敬,也許這也是一種法緣。

楞嚴咒還是瑜伽焰口,唱誦、法器,普遍在台灣所謂齋教信仰或者佛教信仰者,在家、出家眾皆有學習,如家母能以台語直接背誦出各種配合梵唄之佛教經文,亦有各種高低音調,觀看德毅師影片,應該與已故在家菩薩 李炳南居士所發行流通之佛教課誦本內之註解發音等有關。

真諦三藏之法義,散見於光記寶疏多處,其實可作歸納,略集如附件,有待日後整理。我們近期將舉行年度俱舍研討會,有部之因緣果義,在大論則詳解為十因,頗難體認,太虛大師、王恩洋居士有專著及圖表,各有發揮。不知您對此是否有高見?

答:除大論諸註疏外,可從《義林》、《師子吼鈔》內文略解十因。

您提到《世親釋》涉及《清淨道論》非常值得留意。《世親釋》開頭提到毗奈耶四義,有二複次,古代三譯本此處文字大同小異,卻無進一步講解。不知您是否瞭解有近現代大德,曾註解此法義?

答:解「十相殊勝殊勝語」故後釋毗那耶有四義,然無性本缺詳釋。當可再參酌七種後增上戒學品內容。

毗奈耶四義,《華嚴懸談會玄記》有略說,然亦無詳說。近現代並無聽聞。

奘師遊歷印度諸國所見之大乘上座部即無畏山寺派,與真諦三藏所翻提及《清淨道論》大寺派,兩派是否有無爭執,若有,則覺音不會根據《解脫道論》做《清淨道論》,由此觀之,諦師雖學大乘唯識宗,然於聲聞乘之學習可能接近的是大寺派。

 

感恩合十

吉祥法喜

後學○○敬上

 

王穆提

合十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