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頁,共 7 頁
答:《瑜伽論》云世間道唯能伏除俱生煩惱及彼俱生薩迦耶見鄰近憍慢,而不能伏分別煩惱。
此依六行,非加行智,彼能伏故。
菩薩地前,分別現行亦伏不起,非是六行,唯識觀等勢力不行故。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答:阿毗達摩論:塞建陀羅阿羅漢 《入阿毘達磨論》
五蘊十八界、禪定諸名相與基本方法:智者大師《法界次第初門》
二乘七十五法:玄奘三藏弟子 大乘光法師《俱舍論法宗原》、日本宗禎禎山法師《七十五法名目》
中觀宗:提婆菩薩 造《百字論》
大乘百法:天親菩薩 造《大乘百法明門論》
唯識基本名相:日本 良光法師《略述法相義》
唯識宗道次第:慈恩基師《大乘法苑義林章》〈唯識義林〉、智周法師《大乘入道次第》、日本貞慶法師《心要鈔》
答:《瑜伽論》云世間道唯能伏除俱生煩惱及彼俱生薩迦耶見鄰近憍慢,而不能伏分別煩惱。
此依六行,非加行智,彼能伏故。
菩薩地前,分別現行亦伏不起,非是六行,唯識觀等勢力不行故。
《中論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