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一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及」亦二義?

文章索引

 
問:「及」亦二義?
 
答:一、合集義,六識合名了境識故,如後卷說;
 
二、相違義,即相違釋,顯「三能變」體各別故。即一「及」字貫通上下,謂應言異熟及思量及了境識。若不爾者,即有濫於餘釋之過。
 
所以者何?
 
但言異熟、思量、「了別」境識,不言及思量等者:
 
一、濫持業,恐言異熟即是思量、「了別」境故;
 
二、濫依士,不言及者,恐言異熟之思量、「了別」境故;
 
三、濫有財,不言及者,恐言以彼異熟而為思量、「了別」境故;
 
四、濫鄰近,不言及者,恐言異熟俱時思量、「了別」境故。
 
今顯異彼,故說及言,顯「三能變」體各異故。既爾,何故頌中不言異熟及思量等,而頌乃言「及「了別」境識」?顯得二義故。若於異熟下方置「及」言,唯得相違,不得合集。今合六識,總名了境,故於思量下方置「及」字。下一「識」字通「三能變」,欲顯文略而義廣故。
 
此「三能變」,初之一名,唯未轉位,後之二號,亦通淨名。何故爾耶?下自當悉。又諸識皆通異熟等名,何故第八獨得名也?皆如下辨。恐厭繁文,故不先述。
 
此舉本頌,答難標宗。次長行中,依頌正答。二段如頌。
 
何故本頌先首答難標論宗者,如《樞要》說。然釋本頌上三句中,文意有二︰初略釋頌,答外所徵;次「云何應知實無外境」下,廣破外執,顯前頌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