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一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既言我、法依識所變,識有幾種?

文章索引

 
問:既言我、法依識所變,識有幾種?
 
答:此能變唯三,謂異熟、思量,及了別境識。
 
略辨識相,出能變體。初句總舉「能變識」數,因前所標,今略舉也;下之二句,列能變名,乘前舉數,次列名也。
 
謂有難言:雖我、法相皆依識變,而未了達能變一多,故答三種。「此」者,即識之所變也。彼我、法相依識所變,此識所變之能變有三種,三法轉相依也。
 
一、謂異熟識,即「第八識」。名有多義︰
 
一、變異而熟,要因變異之時,果方熟故。此義通餘,種生果時,皆變異故。
 
二、異時而熟,與因異時,果方熟故。今者大乘約造之時,非約種體,許同世故。
 
三、異類而熟,與因異性,果酬因故。然初二解無別論文,今依論文,但取後解。若異屬因,即異之熟;若異屬果,異即是熟。異熟即識,熟屬現行;異熟之識,熟屬「種子」。故餘能變不得此名。
 
二、謂思量識,即第七識。思,謂思慮;量,謂量度。思量第八,度為我故。又恒審思量,餘識無故。餘之二識,不名思量,至下當悉。思量即識,准前釋也。
 
三、「了別」境識,即餘六識。《二十論》說︰「心、意、識、了,名之差別。」了是諸識之通名也。「了別」別境及麤顯境,唯前六故,對此六塵,說六識故。然濫第七,應言此六「了別」麤境,名「了別」境識,以「了別」相麤,簡於七、八故。「了別」境即識,亦同前解。
 
此依勝義勝義,心言俱絕;依第二、第三勝義,不可言一多,真故相無別;依世間中,可言八別。今以類同,故有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