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一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三十頌大意?

文章索引

 
問:三十頌大意?
 
答:第二三云︰此三十頌分初、中、後。
初一頌半略標離心無別我、法,以彰論旨,辨「唯識相」;
次有二十三行頌半廣明唯識若相若性,釋諸妨難;
後之五頌明唯識行位。大意同前。故第十卷論末說云:「如是三分成立唯識。」即依彼文釋為三也。
 
第三三者,雖無文說,准諸經論,判此有三︰
初二十五頌明唯識境,
次有四頌明唯識行,
末後一頌明唯識果。
先觀所知,方起勝行,因行既備,果德乃圓,故為三也。
 
此皆准釋《瑜伽》、《攝論》,故有此判。
然初境中,有世俗諦,有勝義諦,一切所知,唯此二故。
 
且依第一,判頌三分︰
初二十四頌明識相者,於中有二︰
初一頌半略釋外難,略標識相;
餘二十二頌半廣明識相。
 
第二、三分判其頌者,此一頌半即初分也。
 
依境、行、果科二諦者,同初性相判文可知。餘如《樞要》。
 
然解第一:一頌半中,文分為二︰初、將發論端,寄問徵起;第二、舉頌依義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