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法菩薩略

護法菩薩為達羅毘荼國出生,應當為達羅毗荼人,據說其人種起源於南亞次大陸,與印度北方、西方之印度人種有差異,早在印度-雅利安人到達印度時,該人種已經遍佈印度半島。而建誌補羅城則為印度帕拉瓦王朝之首都,為現在的甘吉布勒姆市,而帕拉瓦文則為東南亞文字之始祖。而達羅毗荼人又分為諸多人種,如孔德、岡德、泰米爾人等。其中的泰米爾人又與斯里蘭卡原住民維達人於基因上有明顯的關連性,西元前18000年即已存在。

 

除護法菩薩生於此國之外,陳那、菩提達磨亦是,只不過國名不同。現今諸多佛菩薩像所繪多半呈現白色等,實際上達羅毗荼人並非為白種人。而 佛陀之紺青色眼,則應當有雅利安人之基因,該人種眼睛即呈現紺青色眼。

《大唐西域記》卷十云:「達羅毘荼國,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號建誌補羅,周三十餘里。土地沃壤,稼穡豐盛,多花果,出寶物,氣序溫暑,風俗勇烈,深篤信義,高尚博識,而語言文字少異中印度。伽藍百餘所,僧徒萬餘人,皆遵學上座部法。天祠八十餘所,多露形外道也。如來在世,數遊此國,說法度人。」

清辯與護法的關係又是如何?《大唐西域記》卷十〈案達羅國〉云:「城南不遠有大山巖,婆毘吠伽(唐言清辯)論師,住阿素洛宮,待見慈氏菩薩成佛之處。論師雅量弘遠,至德深邃,外示僧佉之服,內弘龍猛之學。聞摩揭陀國護法菩薩宣揚法教,學徒數千,有懷談議,杖錫而往。至波吒釐城,知護法菩薩在菩提樹,論師乃命門人曰:「汝行詣菩提樹護法菩薩所,如我辭曰:『菩薩宣揚遺教,導誘迷徒,仰德虛心,為日已久。然以宿願未果,遂乖禮謁。菩提樹者,誓不空見,見當有證,稱天人師。』」護法菩薩謂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誠,未遑談議。」人信往復,竟不會見。」

當時之南印度除護法外,前期之龍樹菩薩也於此獲得《華嚴經》。

---

哈薩克,西元646年,奘師口述並且由其弟子辯機綴文所完成之《大唐西域記》所說之笯赤建國。

吉爾吉斯(古之康居國)之康僧鎧(僧伽跋摩)據說為栗特人,於西元252年至洛陽傳教並且於白馬寺翻譯佛經。

康僧會祖籍亦是吉爾吉斯(古之康居國),然世居印度,爾後移民至越南北部,於西元247年抵達建業(今之南京),曾為波斯人之安世高翻譯之《安般守意經》作註解。而安世高主要宏傳一切有部阿毘達摩與止觀禪觀為主,可以說中亞諸國佛教以一切有部阿毘達摩、禪觀、大乘佛教傳入當時。所以,人類總是會不斷的遷移並且選擇他們自己所想要的棲息之地,不需要被國族、民族論所牽制,你想當什麼人,由自己決定,國土尋思等皆為不善尋私,我所之故。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