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乘佛教戒體何義?

問:大乘佛教戒體何義?

答:若按《大毗婆沙》說遮惡色起而言戒體為色,認為意業不能親遮惡戒故、《俱舍》說「又若撥無無表色者,則亦應無有別解脫律儀」即知此中所說乃別解脫戒。大乘菩薩戒則須發菩提心即得戒體,若戒體為無表色,不若色能薰菩提心,然色能薰菩提心否?表即無實,無表寧實?

 

彌勒菩薩大論云:「復次,云何表業?謂略有三種:一、染汙;二、善;三、無記。若於身、語、意十不善業道,不離現行增上力故,所有身、語表業,名染汙表業。若即於彼誓受遠離,所有身、語表業,名善表業。若諸威儀路、工巧處一分,所有身、語表業,名無記表業。若有不欲表示於他,唯自起心內意思擇,不說語言,但發善、染汙、無記法現行意表業,名意表業。此中,唯有身餘處滅,於餘處生,或即此處唯變異生,名身表業;唯有語音,名語表業。唯有發起心造作思,名意表業。何以故?由一切行皆剎那故,從其餘方,徙至餘方,不應道理。又離唯諸行生,餘實作用由眼、耳、意皆不可得。是故當知一切表業皆是假有。」基師《略纂》解此中破破正量部實行動作用有,又破薩婆多業色極微性實作用,又破吠世師業句實性等。故後云:「意業雖通三性,然取思作表,了作用義等。是故當知一切表業皆是假有。」

一切表業皆是假有者,基師《義林》又云:「五十三說:「一切表業皆是假有。」其發身語現行之思,實是業性,招異熟故,而非身語,亦非是表,亦非是色,假名身語表色,所發是表,所防所發俱是色故,思假名色。其無表色,實是無表,無所表示故,而體非色,亦從所發所防,假名為色。故《顯揚》云『諸律儀色依不現行法建立色性』,此從所防,故名為色,以決定故;『不律儀色依現行法建立色性』,定發身語故。」既為假名為色,如何是實?

有說:若為菩提心者,異生凡夫亦有捨菩提心,若為戒體,捨菩提心時,亦捨戒體,與菩薩戒無捨時義乖。

答:大論云不定種性捨菩提心,乃為暫捨,而非永捨菩提心,異生未來遇善知識等緣亦重發菩提心,故道宣律師說戒體為藏識種子義,亦能通。賴耶持種不失故,依菩薩乘盡未來際如何有捨時義?故說暫捨而非永捨。

又按天臺智顗師《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說大、小乘戒,如云:「第二、正明戒之體相者,有二種教門不同:若小乘教,辯戒是無作善法,受戒因緣具足,若發得無作戒,爾後睡眠入定,此善任運自生,不須身口意造作,以無作正為戒體。若薩婆多人,解無作戒,是無表色,不可見無對。若曇無德人,明無作戒,是第三聚,非色非心法。諸部既異,雖不可偏執,約小乘教門,終是無作為戒體,其義不差。若大乘教門中,說戒從心起,即以善心為戒體。此義如《纓絡經》說。有師言:摩訶僧祇部人云:『無作戒是心法。』」

顗師此中說:「若大乘教門中,說戒從心起,即以善心為戒體。」何為大乘教門善心?菩提心故為善心。若按知禮師門下南屏派可觀師《山家義苑》解《釋禪》此段義,則說:「又復當知,大乘制意地者,以一念動即成重因,剎那念動,生死根本。眾生念念造未來果,念念不息,未來無際。所以大乘戒學制意地者,厥旨在此。」意地者,亦通彌勒菩薩大論意地義,「云何意自性?謂心、意、識。」異生有漏為染,無漏四智菩提心之故。故《成唯識論》說:「從發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順決擇識,求住唯識,真勝義性,齊此皆是,資糧位攝。」又通《大乘莊嚴經論.歸依品》云:「菩薩善生有四義:一者,種子勝,以菩提心為種子故。」即知菩薩種性歸依時即需以菩提心為種子,既為種子若要現行,如何不發菩提心?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