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仔與戒律思考

幾十年以前的台灣非常窮困,天然資源豐富,但沒有提煉的技術,對於當時要改善整個家庭生活的台灣人也沒用。

阿月,六十多歲,從小他們家族多人,幾個人穿著木屐由台灣南部搬遷到台北居住,為了給兄弟姊妹有學費能夠上學,阿月的母親在家裡後院眷養了幾隻豬仔,雖說是後院,其實不大,僅能眷養六、七隻小豬仔,一年養兩批,一到六月一批、七到十二月一批,以應付七、八位小孩上學的學費。本土台灣人是沒什麼特權可供使用的,在當時。

這一養也養到他們長大成人。阿月從小由於母親重男輕女的緣故,只能上到小學畢業為止,雖然她比他台南一中畢業到台大的先生還懂如何發展事業、在聰明這一點,整個家族是無庸置疑的排名前茅,但在台灣當時的重男輕女的環境下,小學畢業後的職場就職,幾乎都是當時女性普遍現象。

 

從小就得幫忙母親餵豬,加入些家裡人吃剩的米飯、地瓜葉,還有米糠,將這些原料再次加工以方便餵豬仔吃,等豬仔長大後,就幫忙母親帶去給豬商收購,當時一、兩萬台幣是很大的數目。阿月感到開心極了,因為弟弟妹妹都能夠繼續上學了,因為有這些豬仔。

問題來了,受戒與持戒的佛教徒不殺生,也包括不眷養販賣動物的生命,那對於當時的阿月整個家庭來說,他們不這樣做,就無法生活、無法上學,如果按照佛教的戒律來說,阿月幫忙餵豬、賣豬,則不能受持五戒之戒殺,若受持了,則繼續餵豬、賣豬,則於增上戒學違犯。

再者,阿月若將販賣豬仔所得的金錢,扣除了兄弟姊妹的上學學費外,少分多分的捐獻給佛寺,是否佛寺也能接受?如接受,是否也間接違犯殺?

佛陀制戒的目的在於調眾生心,若因持戒而生傲慢心,則與佛陀所制定戒的意義違背。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抉擇?
如果你是佛寺住持,你會怎麼做抉擇?
如果你是阿月的先生,你會怎麼做抉擇?
如果你是阿月的兄弟姊妹,你會怎麼做抉擇?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