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

「所謂無知,無知者是為無明。云何無知?謂眼無常不如實知,是名無知,眼生滅法不如實知,是名無知。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如是,尊者摩訶拘絺羅!於此六觸入處如實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愚闇、無明、大冥,是名無明。 」

諸多人為什麼有許多煩惱?除了緣於過去境外,一般都是太閒了。緣於過去境而不知,未能正知外,由於自身生活過於閒暇,忘卻了人生每分每秒都會逝去的生命,你說空,然此色身依照年齡、基因、環境的變化而有種種老、病、死。正因為如此,許多人每日無謂的煩惱,如貪、瞋、愚癡等,實際上令自己困於境界而無法出離,於心識現起過去的影像而不斷的緣於此,如是而有種種流住現象,而種子又薰染種種愚癡不善心所,交替成為一幻影,由是而無知。

 

於眼所見生滅法不能如實觀察了知而執著此為恆常不變法,所以有對此不如意境的種種印記而有種種不如理作意,既然為極成色,又有什麼需要煩惱的?因為太閒了也太忙了,時間上閒於種種攀緣而讓心識忙於種種追逐,所以才有種種瞋恨、兩舌、離間、算計、為名利而包裝等現起而不知,知了也控制不了,如同一般小犬也知道我,卻難以斷除我一般,倘若每日安排運動一到兩小時、加上工作專注時段、與靜坐等時間,實在沒有閒功夫去計著他人與延續自身的煩惱,也因為觀察不到煩惱,所以後續才又不斷現行,於此不知、不見、不無間等,所以才稱為無明。

善男子、善女人善於觀察自心煩惱,惡男子、惡女人不善觀察自心煩惱。

 

(附圖:日本大和市泉之森示意圖)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