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山觀音寺

只要是居住在大台北地區的,應該都曉得林口的竹林山觀音寺。雖然歷史僅有兩百餘年,但經由幾次的修復與改建後,也算是頗有規模的結合佛教與道教的廟宇。供奉的為準提觀音等。

路邊停車,見到即將下班販售著素食滷味的阿姨,隨意夾起幾塊豆干、海帶、素雞等只需不到台幣一百五十元,真是便宜。林口這幾年應該新市鎮規劃而有了莫大的翻轉,整個市區幾乎七成以上都是新建築並且以社區規模的方式建設,縱使在日本東京港區、中國北京朝陽區、上海浦東新區也沒這麼多新建的社區大樓群,但林口人口不多、八線道,也算是台地之中凸起的建設。

 

詢問了阿姨是否喜歡現在林口的變化?她回答說:「不喜歡,現在的林口太商業了,以前的林口不會塞車,現在太多外來人口。我女兒每天上下班到工廠都不能開車,只能騎機車,因為怕塞車。還是以前的林口好。」阿姨很不滿意林口現在的風格,一直說著以前的林口純樸簡單的好。

《攝大乘論世親釋》卷十云:「今當顯示佛受用身即自性身不應正理。

色身可見故者:佛受用身,色身可見;非佛法身。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即法身。

又受用身,有佛眾會差別可得;法身無有。如是差別。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

又受用身,隨勝解見。如契經說:或見佛身,唯有黃色,或見佛身,唯有青色。如是廣說。

若受用身,即自性身;此自性身,應不決定。體不決定,名自性身,不應正理。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

又受用身,一類有情,先見別異,即此後時,復見別異。非佛法身,自性變動。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

又受用身,有諸天等,種種眾會,常相間雜;非自性身,有此間雜。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

又轉阿賴耶識,得自性身。若受用身即自性身;轉諸轉識,復得何身。由此非理,故受用身,非自性身。由此六因不應理故;二不成一。」

或許這就是台灣人普遍的想法與價值觀,大樓再怎麼多又能如何?除了增加壓迫感之外,居住的沒有以往的舒服了、車輛也多了起來。然而諸多新建案的社區建築群,或許也是為什麼許多新住民都跑到林口的原因之一,當然公設比應當也是頗高,而建坪與地坪實際上真的得到的也會被砍掉三分之一了。如果又與台北市相較之下,林口的人口不擁擠,也算是其優點,移居到林口者多半為退休族或者外國人居多,而已故台塑集團王永慶先生以前的工廠也設在林口,他就是靠這個土地發跡到全世界,就連現在稱霸世界的富士康集團的郭台銘見到他本人,也必會謙恭有禮、鞠躬致意。然這也是題外話了。

竹林山觀音寺記得小時候曾與母親來過一次,當時應當為小學時期,年紀大了,總是記得過往而忘卻現在的時間,當時的觀音寺附近尚且有遊樂園,現在則無,改成公園、堤岸之湖與老人活動中心。而寺內面積規模與裝飾雖採用中國閩南式建築的風格,然我在中國福建福州等城市,卻也沒見過如此維護完好的佛寺,就連曾經印製大藏經的福州開元寺也已經凋零。或許也是台灣人受到多種文化影響下,才產生了保護眼前所有之文化財導致。

偶然一發,卻又能發現過往與現在的同與不同。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