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戲論

大多數人只要遇到假日,幾乎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意識,隨著意識而奔波,時而追逐各種影像。

他說:「我可以在靜坐中觀察到自己身體內調整筋骨,以往許多坐骨神經方面的疾病,因為靜坐而轉好。」他繼續開著時速一百的速度、左彎右拐,時而又說起自己的事業如何的有成就。他沒見到周圍寂靜之音的變化,那種穿透身心的感官已經不是他的體會,但這是他說的,然而他卻沒觀察到心念與心念之間的波動、前一念尚未停止、下一念又開使現行,對於現世各種慾望的追求,他並沒有看到。

 

母親以前常跑道場,諸如法鼓山、佛光山、文殊講堂、海濤法師等,一般台灣早期學佛的男女信眾多半以護持佛教、興建道場、護持僧寶為主,一旦到了該寺、該法師、居士資源尚可繼續時,自然功成身退轉往他處繼續護持其他道場與僧寶,大部分皆為上班前做早課、下班假日時於道場做種種義工,不論粗活還是細活,女眾一般多累積世俗福德,而男眾則多半難以進入佛門,縱使進入佛門後,亦難以生信,何況於此生真實信解?

母親以前於台灣早期齋教轉型為佛教的佛寺內恆常幫忙,該寺為一在家居士擁有,本為其土地後護持僧寶而蓋佛寺,請他處法師前來住持佛寺,繼續護持。該寺多半為一般婦女協助佛寺做種種雜活、粗工,說是粗工,是因為也確實如此,如洗菜、做飯、打飯、打掃環境等,信眾僅有幾十位之多。

一日,母親的法友,年紀約莫七、八十歲,彼告知家人於一個月後某日某時即將往生,往生時,不要動她的身體,讓她好好走,西方三聖將會來接引她到彌陀淨土。說完之後,每日精進念佛、不論於家中經行、靜坐,皆持誦佛號,二六時中毫不間斷,衣服也不換洗、更不用說洗澡了,連日不洗澡,身上已經有諸多汗臭味,其說念佛都來不及了,還需要洗澡做什麼?彼之家人以為老人家學佛學到發瘋、幻想症了,沒想到的是,彼於某日某時於家中床上坐禪往生,往生時整室充滿種種梵香等味,餘香繞樑許久亦未消。於時,彼之家屬方才知道老人家並未說謊、也未學佛學到發瘋、幻想症,此是確實的了知到何時將往生,並且是正知正念。

這是真實的記錄。

許多學佛者,往往於各種論疏上做種種詭辨,一旦到了面對生死關頭時,他卻沒有把握了。那麼,於此之前之名利又有何用處?只是欺騙眾生而已。閱讀論疏乃是為了對佛法生信、慧,而非無意義的說無義語。若能真實生信,又如何會有此等名言戲論?僅記,修行不要打高空,並非閱讀《華嚴經》八十卷後,自己就成了入法界品的大菩薩了。有些不識字的老菩薩們,知道自己所學學問不多,每每卻能專心聽講、持誦佛號、閱讀經文,於此生恭敬心,反而是學問高的,對於佛法難以生真實信解,這就是修行打高射砲,完全射不中,彼等以為學佛與追逐世俗名利一般,一樣有追求第一名這樣的頭銜與權威,於此而生高傲心。而能真實生信解並如時實踐的,那確實是萬中僅一,過去世確實有此菩薩種性,今世又能聞薰。

派不上用場的,一切皆為戲論。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成佛正因》
 
 
 
隨分隨力隨問隨答】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