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036《法華遊意》疏文斷句 胡 吉藏 撰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蓋聞無上調御,一切種智,內鏡三明,外流七辨,蓄莫限之質,適無方之化,並皆會道,無非稱機。至如《妙法蓮華經》者,斯乃窮理盡性之格言,究竟無餘之極說。理致淵遠,統群典之要;文旨婉麗,窮巧妙之談。三聖之所揄揚,四依之所頂戴。昔仙人園內未曜此摩尼,今靈鷲山中方灑茲甘露。良以小志前開故,早馳彼羊鹿;大心後發故,方駕此白牛。斯實薩埵之明訓,道場之玄軌也。

此經文雖有七軸,義有二章:一、開方便門;二、顯真實義。開方便門者,開二種方便;顯真實義者,顯二種真實。假三車於門外,為引耽戲之童;設化城於道中,以接疲怠之眾,謂乘方便也。皆是吾子,等賜大車;既知止息,共到寶所,謂乘真實也。燃燈受記,伽耶成道;王宮誕生,雙林唱滅,謂身方便也。逸多不見其始,窮學莫測其終,六趣無以攝其生,力負無以化其體,謂身真實也。兩門既為方便,所以言麤;二種並云真實,故目之為妙。

 

夫借一以破三,三除而一捨;假修以斥短,短息而修忘。然則言窮慮絕,何實何權?本性寂然,孰開孰覆?故理超言外,強稱為妙;為物作軌,目之為法;道玄像表,假喻蓮華。所言經者,妙顯無言寂滅,古今莫改,體為物可楷模,故云經也。

《法華》玄十門分別:一、大意門;二、旨歸門;三、釋名題門;四、辨教意門;五、顯密門;六、三一門;七、功用門;八、弘經門;九、部黨門;十、緣起門。

第一、大意門。

問:佛何因緣故,說是《妙法蓮華經》耶?諸佛不以無事及小因緣而自發言,今有何等大因緣故,說是經耶?

答:「妙法蓮華」,其義無量,所為因緣亦復非一。今略序綱要,開為十門:

一、欲為諸菩薩說菩薩行,故說是經。

問:始自《華嚴》之會,終竟《法華》前集,四十餘年,諸大乘經已說菩薩行,今何因緣復更說是經耶?

答:有二種菩薩:一、直往菩薩;二、迴小入大菩薩。自昔已來為直往菩薩說菩薩行,今欲為迴小入大菩薩說菩薩行,故說是經。

問:何以知始自《華嚴》之會,終竟《法華》之前,為直往菩薩,今為迴小入大人耶?

答:〈踊出品〉云:「是諸眾生,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便信受,入於佛慧,除先修習學小乘者,如是等人,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既稱「始見我身」,則是寂滅道場見盧舍那。「聞我所說」,謂《華嚴》之教,故知自昔已來,為直往之人說菩薩行。「除前修習學小乘者」,則知爾前未為二乘說菩薩行。「如是等人,我今亦令得聞是經,入於佛慧」,則知今為迴小入大之人說菩薩行也。

問:經文何故但據二人?

答:初舉為於大始,後標教於小終,一化中間則可知也。

問:何故前為直往菩薩,後為迴小之人?

答:直往之人久行佛道,福德利根,是故前為;迴小之人不行佛道,薄福鈍根,是故後為。故〈方便品〉云「有佛子心淨,柔軟亦利根,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鈍根樂小法,貪著於生死,於諸無量佛,不行深妙道,眾苦所惱亂,為是說涅槃」,乃至「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故知菩薩利根,先聞大道;聲聞淺劣,後入佛慧,則其證也。

 

 

epub格式電子書線上請書:

Google Play 圖書

Readmoo 讀墨

樂天kobo

 

 

推薦閱讀: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中論研習》序文、引言

《中論研習》-觀因緣品第一(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去來品第二(二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六情品第三(八偈)

《中論研習》-觀五陰(五蘊)品第四(九偈)

《中論研習》-觀六種品第五(八偈)

《中論研習》-觀染染者品第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三相品第七(三十五偈)

《中論研習》-觀作作者品第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本住品第九(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燃可燃品第十(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本際品第十一(八偈)

《中論研習》-觀苦品第十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行品第十三(九偈)

《中論研習》-觀合品第十四(八偈)

《中論研習》-觀有無品第十五(十一偈)

《中論研習》-觀縛解品第十六(十偈)

《中論研習》-觀業品第十七(三十三偈)

《中論研習》-觀法品第十八(十二偈)

《中論研習》-觀時品第十九(六偈)

《中論研習》-觀因果品第二十(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成壞品第二十一(二十偈)

《中論研習》-觀如來品第二十二(十六偈)

《中論研習》-觀顛倒品第二十三(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四諦品第二十四(四十偈)

《中論研習》-觀涅槃品第二十五(二十四偈)

《中論研習》-觀十二因緣品第二十六(九偈)

《中論研習》-觀邪見品第二十七(三十一偈)

《中論研習》-參考文獻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佛教禪定學》
 
《菩薩戒論疏五十三部》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菩薩藏佛教學會完整出版法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