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師俱云︰初二行頌半解初能變中,本頌以十門解釋︰
一、自相:謂「初阿賴耶識」。
二、果相:謂「異熟」。
三、因相:謂「一切種」。
四、所緣:謂「執受處」。
五、行相:謂「了」、「不可知」者,即於所緣行相之內,差別之義,既無別
用,故非別門。若別開者,束五受門,相應中攝,俱心所故。
六、相應:謂「常與觸、作意、受、想、思相應」。
七、五受:謂「相應唯捨受」。一「相應」言,通二處也。
八、三性:謂「是無覆、無記」。
九、因果譬喻:謂「恆轉如暴流」。
十、伏斷門:「阿羅漢位捨」。
推薦閱讀: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
《成佛正因》
《唯識抄》
《唯識要義問答》
《唯識春秋》
《中論研習》
《大乘法苑義林章》疏文勘註
《成唯識論述記集成編對讀》
《玄奘三藏譯撰全集》
《天台智者大師全集》
《三論宗吉藏大師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