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六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何故所治有唯在欲,如瞋、害等,能治通三界?煩惱隔情,多不遍界;善順於理,即通三界。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六本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重解六位心所?
 
答:前所略標六位心所,今應廣顯彼差別相。
 
自下重解六位心所。
 
於中有二︰
 
初標所說,總勸教興;次隨解釋。此即初也。

文章索引

 
問︰何故所治有唯在欲,如瞋、害等,能治通三界?煩惱隔情,多不遍界;善順於理,即通三界。
 
答:彼無所治,豈有能治?欲有惛沈,輕安豈有?但以性相相治,不以界繫相望治之。
 
第十一、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一切皆通。
 
然學、無學身中皆通有漏、無漏,順學等故。
 
如《對法》第三、五十六、七等皆爾。
 
非見所斷,《瑜伽論》說信等六種(「種」《藏要》原作「根」。)唯修所斷、非所(「所」《藏要》原作「見」。)所斷。
 
十二、三斷。
 
並非見斷,非障見故,非邪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