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六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已說遍行、別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

文章索引

 
問:已說遍行、別境二位。善位心所,其相云何?
 
答:明心所中,下第二段,初結前問後也。
 
頌曰:
 
善謂信慚愧,無貪等三根,
 
勤安不放逸,行捨及不害。
 
自下依問別答。初頌後釋,即為二也。
 
然《百法》等,信後說勤,此中根後方說勤者,彼依因依以辨次第,信為欲依,欲為勤依故;此約立依以辨次第,依根、精進,立捨等三。理須相合,故不同也。
 
言「行捨」者,此行蘊捨,別受捨故。
 
「及」言有二,至下當知。
 
下長行中,文別有三︰初釋善得名,破異宗執;次依頌列,別出善體;下諸門辨。
 
唯善心俱,名善心所。謂信、慚等,定有十一。
 
解善得名,破異執也。
 
解頌「善」字,定十一故者,遮異執故。
 
且薩婆多法救、《俱舍》、《雜心》等說善有十種,除此無癡,乃減此一。
 
正理論師說有十二,更加欣、厭。
 
《婆沙》雖說別有厭等,法救等不說。故此中非之,但言唯善十一,不言遍善,故遮彼也。
 
正量部說十三唯善,此十一外,更加欣、厭。故此「定」言,遮增減執。
 
又遮薩婆多等輕安遍善,今言「唯善」,非必遍善。
 
下雖更說有多善法,其勝用者,唯十一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