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六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若爾,鼻、舌、身三非通果,如何通?

文章索引

 
問:若爾,鼻、舌、身三非通果,如何通?
 
答:苦根雖名無漏,不言輕安俱。輕安俱時,怡悅五識;苦受逼迫,五識不俱。然實菩薩後得智中起五識,有輕安俱無失,但除苦受,定滋潤故。然上界三識,下界五識。
 
此與別境皆得相應,信等欲等不相違故。
 
自下第八、與前別境相應。
 
以遍行通,所以不說,不定四者,彼中自說,所以不論,故唯言「別境」。
 
皆不違彼,故有漏位、無漏位皆得相應。
 
然欲界十俱,除輕安;上界具十一,如前理說。此據別境五俱起時,可得為語,然彼有時一二等生故。
 
十一唯善,輕安非欲,餘通三界,皆學等三,
 
第九、三性。唯善。
 
第十、三界。「輕安非欲,餘通三界」,如前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