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七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若下品退能引現前者,與中品退人能引現前者何別?又中品不必退者,與上品修者何別?

文章索引

 
問︰若下品退能引現前者,與中品退人能引現前者何別?又中品不必退者,與上品修者何別?
 
答︰以修習時有上、中、下,其此定性類有可退、不可退種類,必能引現前種類、不能現前種類有別,非以上、中、下根說有三品,不癈中根上修、上根中修等故。
 
又解︰即以三品根為三品修。以根別故,其修品亦別。若練根已而修習者,即轉成勝品,故有差別。
 
此定初修,必依有頂,遊觀無漏為加行入,次第定中,最居後故。
 
自下文第三,義第七、初修依何地起。初必依有頂,遊觀無漏為加行入
 
「初修」,即二乘及七地以前等。
 
《瑜伽》第十二卷說︰「唯除如來及出第二僧祇大菩薩,餘不能超諸等至,佛等隨欲皆入故。」知二乘等名未自在,唯得無所有處心後,超一地無漏入故。
 
《顯揚》亦同。
 
言「遊觀」者,簡無分別智為加行心。
 
《瑜伽》第十二說︰「或依非想非非想而入此定,或依滅盡相而入此定。」
 
《成業論》引《摩訶俱瑟恥羅經》「二因緣能入此定,謂不思惟一切相及正思惟無相界」,故入此定。為有正思惟無想界定故,恐濫無分別智,「遊觀」言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