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七本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已說二十隨煩惱相。不定有四,其相云何?
答:下第五以半頌釋第六不定心所。
初結前生後以發論端,後舉頌答。
此即初也。
頌曰:不定謂悔眠,尋伺二各二。
上二字標位總名,次五字烈別名字,下三字顯不定義。
悔、眠、尋、伺,於善、染等皆不定故,
於長行中,文段有二︰初釋頌,後義辨。
釋中有三︰
初解不定得名,次解別體,後釋「二各二」言。
問:天中豈無身證者也?
答:此中且說人中,近故,勝故,文由未盡。
《對法》第九正與此同。
後上二界亦得現前,《鄔陀夷經》是此誠證,無色亦名意成天故。
若後二界亦得現前,即二界得後起,然無欲界後起,以必不還等方得故。
五十六說︰「起者,先於此起,後於色界重現在前,託色所依方得生故,此據未有第八識義;若已建立第八,於一切處皆得。」此即據已建立第八教,真實義建立故。
《鄔陀夷經》是此證故,如《俱舍》第五廣說。
「鄔陀夷」者,此名出現,日出時生,故以名也。
言「意成天」,即超段食,佛說是色界。
不爾,既言超段食,隨受一處意成天身,能入出此定,故知通無色,經不遮彼言隨一故。釋此經者,舍利子說,有退者色界後起,出現不了意成天言,謂是非想。
然彼不知有第八識,生非想處不可後起此定,故與上座論議。
佛知不了舍利子說,所以見訶,非遮無色得入此定。如《毗婆沙》第一百五十三卷明其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