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四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生死位明了轉識現起否?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四本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云何應知此第八識離眼等識有別自體?
 
答:此即外問。
 
不言阿賴耶,言「第八識」者,此言通故,不退菩薩、三乘無學皆得有故。彼名既局,無學等無,故舉第八,不言賴耶。如是諸處,准此應知。如斷、常中,言阿賴耶者,此從因為名,復言至轉位,即通二乘、菩薩十地為論,故非一向依此例說。此顯依初捨為名,彼意顯通諸位為文,故有二別。
 
何故言「離眼等識有別自體」者,小乘等計阿賴耶名,我教亦有,如下別辨。然即六識,更無別體,故今問言「云何得知離眼等識有別自體」。若言「識等」,舉識,等取餘色等法;今言「等識」,唯取餘識,不取色等。

文章索引

 
問:生死位明了轉識現起否?
 
答:謂生死時,身心惛昧,如睡無夢、極悶絕時,明了轉識必不現起。
 
下文有五:
 
一、破六識非;
 
二、顯第八是;
 
三、破大乘異說;
 
四、破上座部義;
 
五、難死時漸捨之識。
 
初中有三,如文自顯。此即第一、舉無轉識。
 
此位身心俱太惛昧:身惛昧,硬強性;心惛昧,闇劣性。
 
「如睡無夢」,即五位中無心睡眠。
 
「極悶絕時」,因鬼、藥等,有此事起。如〈決擇分〉無心地說。
 
然瑜伽師生、死二位既無六心,無心地中不別說者,即悶絕攝。今言悶絕,離死、生外,為鬼、藥等所悶絕故。今此二位非是住定,住散位攝。有此無心,故引為證。
 
量云:即生、死位,明了轉識必不現起,身心惛昧故,如睡無夢等。
 
此二位中,身心惛昧,大小二乘悉皆共許,故極成因。
 
轉識,生、死位無,唯大乘義,故得為宗。對薩婆多,此喻不成,彼但三位說無心故。
 
然先釋有二:
 
一謂唯有第八,無餘六轉。此文可然,宗無餘故。即以《瑜伽》第一為證,謂入母胎,說有本識,不說意故。又以《對法論》文為證,唯以無記心命終故。
 
二說亦有意識。豈以《瑜伽》不說意識,即便無者?第七應然,以不說故,此位應無。若無記心命終、受生,便唯第八,第八恒有,何須說也。即以此文,證有第六。簡異性故,說唯無記。若不然者,說無心位,何不別說受生、命終,唯言五位?
 
前師解云:亦即悶絕俱是惛昧位中攝故。然今此中文勢,本意唯取有本識義為正所宗,言無意識受生、命終,唯有本識;若無本識,以誰為受生、命終之心也?今助釋云:是破他故,且言無意,非唯一說,此兼兩師。然下既無別說,即以前師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