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四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若爾,即應有漏苦、集皆名流轉,何故頌中偏言「諸趣」?

文章索引

 
問:若爾,即應有漏苦、集皆名流轉,何故頌中偏言「諸趣」?
 
答:雖惑、業、生皆是流轉,而趣是果,勝故偏說。
 
下正料簡,有二義解,此初義也。
 
解此難云:雖惑、業、生有漏集、苦皆是流轉,皆生死法,然五趣是生死苦果,勝故偏說。果,正生死,是所順法;業、惑,能順生死果性:故偏舉果。
 
此中所解「執持一切順流轉法」,既生死果為流轉體,執持順者,即執業、惑能順之法,非如色等,名為執持。此即依執依持名執,識為現惑、業依執持故,識不執彼現行惑、業以為境故。此解與前別。
 
與前解同者,
 
惑諸趣言,通能所趣,
 
此第二義。
 
業、惑、中有,亦是頌中所說。諸趣業、惑、中有,是能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