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三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外人復問:若爾,菩薩煩惱種子未永斷盡,非阿羅漢,應皆成就阿賴耶識,何故即彼〈決擇分〉說不退菩薩亦不成就阿賴耶識?

文章索引

 
外人復問:若爾,菩薩煩惱種子未永斷盡,非阿羅漢,應皆成就阿賴耶識,何故即彼〈決擇分〉說不退菩薩亦不成就阿賴耶識?
 
答:第四、徵也。由前立宗,煩惱種盡方名為捨,菩薩煩惱種子未除,如何名捨?違聖教故,為此難也。
 
前引〈決擇分〉四句之中,初句有四人:三乘無學及不退地以去菩薩。此先不論,故今為難。
 
不退有二種︰
 
一、已得不退;
 
二、未得不退。
 
前初地得,後八地得,故言不退。初地已去,證不退;八地以去,行不退。初地已去,尚有相續趣求所得,未能念念轉轉增進。初說迴心名不退者,即地前位皆名不退,不退起煩惱故,而義有別,亦不相違。
 
由是不退總有四種︰
 
一、信不退,即十信第六心;
 
二、證不退,入地已往;
 
三、行不退,八地以上;
 
四、煩惱不退,謂無漏道所斷煩惱一切聖者。
 
今說迴心名不退者,即第四不退。
 
以得證淨故,亦名信不退,然未至彼位。若十住,第七心等,亦名住不退,即應有五。論直往者,唯四不退。
 
彼說二乘無學果位迴心趣向大菩提者,必不退起煩惱障故,趣菩提故,即復轉名不退菩薩。彼不成就阿賴耶識,
 
第五、釋也。彼說四人,三人據決定菩薩。即迴心已,必定不退起諸煩惱,從初發心二萬劫,乃至成佛已來,皆名不退。又趣菩提,轉名菩薩。非直往者,是第四人,煩惱種子未永害故。
 
若現行一分無故,名捨;分別一分無,應亦名捨。又見道以去,第七不起執藏之時,應亦名捨,以全未捨故。若不爾,直往八地已去,應非不退,以不能捨阿賴耶故。若爾,入地諸菩薩等應亦名退,以全未捨阿賴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