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大圓鏡智相應心品義?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文章索引

 
問:大圓鏡智相應心品義?
 
答:大圓鏡智相應心品,有義:菩薩金剛喻定現在前時,即初現起,異熟識種與極微細所知障種俱時捨故,若圓鏡智爾時未起,便無能持淨種識故。
 
第五、轉識得智位次。
 
此第八識初說可解。
 
若金剛心無無漏識,有漏已捨,無漏未生,應無能持淨種之識,如前所轉捨中諍。
 
有義:此品解脫道時初成佛故,乃得初起,異熟識種金剛喻定現在前時,猶未頓捨,與無間道不相違故,
 
無間道與異熟識等俱滅故,既非障法,故不相違。
 
又《對法》第十解金剛喻定無間,盡智等生,不言金剛心時盡智等起,如何說無間道位圓鏡智生?此唯正義。種現同時、種現異時,復有別釋。
 
非障有漏、劣無漏法,但與佛果定相違故。金剛喻定無所熏識,無漏不增,應成佛故。由斯此品從初成佛盡未來際相續不斷,持無漏種,令不失故。
 
即前所言「餘有漏」是,謂善、無記體非障有漏之法。無間生已,四智圓明,無所熏識,諸無漏法更不增長,應成佛故,悲智無窮故,盡未來際。前師解《對法》盡智生時文云,彼言無間位後盡智等圓滿而生,不言此時,此盡智等未起。又「無間」者,是俱無間義。隔越尚稱無間,俱時寧非無間?如異念言俱有等。
 
《佛地論》中無此二說,彼不分辨何位心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