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所緣何境界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文章索引

 
問:所緣何境界門,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答: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有義:但緣真如為境,是無分別,非後得智,行相、所緣不可知故。
 
第七、所緣何境界門。初師可解,所以如文。
 
有義:此品緣一切法。《莊嚴論》說,大圓鏡智於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經》說:「如來智鏡,諸處、境、識,眾像現故。」又此決定緣無漏種及身土等諸影像故,行、緣微細,說不可知,如阿賴耶亦緣俗故。
 
《莊嚴論》說,於一切境皆不愚迷故。有俗不知,非不愚故。餘文可知。言「諸處」者,謂內六處;「境」者,六境;「識」者,六識。此十八界,或十二處,六根、六識並名識故,身及土定須緣故。會不可知,言「行、緣微細」者,行相、所緣也。因既微細,果亦難知,非不緣俗。
 
緣真如故,是無分別;緣餘境故,後得智攝。其體是一,隨用分二,了俗由證真,故說為後得。餘一分二,准此應知。
 
言二智者,體是一,用為二。何故俱生緣俗名後得者?了俗由證真,證真為先,緣俗智生,故名後得。《佛地論》又說︰「或似後得,名後得。」後得不證真故。或如後得,因中緣俗,真觀後生故。下准此解,餘所引文,勘《佛地論》。因有二類種,果恒唯一種,生二用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