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斷二障種,漸頓云何?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文章索引

 
問:斷二障種,漸頓云何?
 
答:自下第二、「斷二障種,漸頓云何」,問也。
 
雖已說斷,但言菩薩,未辨二乘,未明頓漸,故為此問。
 
第七識俱煩惱障種,三乘將得無學果時,一剎那中,三界頓斷;所知障種,將成佛時,一剎那中,一切頓斷,任運內起,無麤細故。
 
所障有異,斷亦有殊。
 
此中,障種無麤細者,八十一品亦與非想第九一類品攝,如斷善邪見,非無九品,故成能熏。
 
又解︰所障既同,斷無前後,名無麤細,非九地所攝總是一品,如前第七識中已廣解訖。
 
又唯緣內境自地之境,境無麤細,無多品類,故名一品,非三界中總無麤細。
 
餘六識俱煩惱障種,見所斷者,三乘見位真見道中,一切頓斷;修所斷者,隨其所應,一類二乘,三界九地一一漸次九品別斷,一類二乘,三界九地合為一聚九品別斷。菩薩要起金剛喻定,一剎那中,三界頓斷。
 
見道斷名頓者,此是正義。
 
又雖三心,九地總合以為二品,不同修道九品別斷名之為頓。
 
五十九等,有此誠說。
 
此於見道斷六識者,顯此五識有分別障。此之頓漸,如前卷解。
 
修斷有二,然此文中無先伏修後入見時一品斷者,明於見後方起修故,不說超得第二、三果。
 
二乘別者,唯《對法》第十三有此文,廣如彼抄。
 
略解釋者,此中初以九地漸斷是漸次得果者,得一來果,必依未至,其不還亦爾,然必起無漏道,方始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