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二乘解脫身與佛法身差別義?

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文章索引

 
問:二乘解脫身與佛法身差別義?
 
答:二乘所得二轉依果,唯永遠離煩惱障縛,無殊勝法故,但名解脫身。
 
次解解脫身。
 
於中有二︰初略後廣。
 
二乘所得此二轉依果,但名解脫身,解脫生死及縛法故。
 
以彼轉依無十力等殊勝法所莊嚴故,不名法身。
 
「殊勝法」者,斷所知障,得無量功德依故。
 
《解深密經》、七十八等說,真如為解脫身言︰「世尊!二乘所得轉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當名何身?名解脫身。由解脫身故,說二乘與佛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說有差別。無量最勝功德,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故。」
 
彼名真如是二乘解脫身,非五分法身中解脫身,五分法身中解脫身,體唯勝解數故。
 
此無為解脫故,彼菩提果是五分法身中解脫知見身,不名法身。
 
菩提及涅槃俱離縛故,但名解脫身。
 
大覺世尊成就無上寂默法故,名大牟尼。此牟尼尊所得二果,永離二障,亦名法身,無量無邊力、無畏等大功德法所莊嚴故。
 
次解在牟尼名法身。
 
「成就無上寂默法」者,梵言牟尼,此言寂默。寂默法者,離言法也。或離過故,故名為寂默,通三乘解。成一切法性相離言不二法門,名為寂默。
 
唯我世尊大牟尼尊二轉依果,亦名法身,亦解脫也。
 
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
 
佛得二名︰離煩惱故,名解脫身;離所知障,具無邊德,名為法身。
 
此中意說:有為、無為各於自身功德法依,名法身故。
 
體、依、聚義,總說名身。故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
 
何故名身?
 
體性義、依止義、眾德聚義,具三義故,名為身故。
 
故通三身若別若總,離名相義。
 
此亦《佛地論》有。
 
餘文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