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末
印度 十大論師 撰
大唐 玄奘三藏 揉
大唐 慈恩基師 述記
台灣 王穆提 疏文斷句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問:諸所知障既不感生,如何斷彼,得無住處?
答:下第三、問答所知障,得涅槃等。
此中有三︰
一、問應不得涅槃;
二、問應得擇滅;
三、問菩提障。
此外人問:諸所知障既不感生,如何斷彼,得無住處?
無住處者,是涅槃;涅槃者,體解脫縛。其所知障既不能發業潤生,如何斷彼,得無住處?
前言斷所知障,得涅槃故。
第二地犯戒愚,是所知障,雖亦發業,但障所知,不招生故。
今為此難︰若全不發業,即無犯毀三業,非於爾時斷煩惱障故,勿以《佛地論》第七說「及所發業、果是所知障」,便謂發業能感於生。
彼能隱覆法空真如,令不發生大悲、般若,窮未來際,利樂有情。故斷彼時,顯法空理,此理即是無住涅槃,令於二邊俱不住故。
此是正答,其文可解。
「令不發生大悲、般若」者,真如為所證,緣起後得智,後得智即般若,般若能起大悲,故於生死、涅槃二俱不住。如既不證,悲智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