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九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四如實智義?

文章索引

 
問:四如實智義?
 
答:如實遍知此四離識及識非有,名如實智。
 
前四尋思觀計所執四境,離識非有,唯觀所取無,未觀能取。
 
此如實智忍可前境,離識非有,所取空已,復能遍知能取彼識,離識內境決定非有,能取亦空。
 
了知內識及所變相互不相離,如幻事等。
 
唯識之相知如幻已,此依他上無計所執,便謂二空。
 
依此為門,觀彼空理,入圓成實。此在四善根,唯似三性觀,未證真故。
 
前四尋思無所取時,煖是下位伏除,頂是上位伏除,以初伏除所取難故,分上下位。至如實智位,下忍印無所取;中忍順無能取觀,伏除能取;上忍起位,印無能取。
 
俱是如實智觀下品。
 
以久修習,伏能取時,但是中忍,上忍便印。
 
世第一法雙印前二空,名如實智觀上品。
 
此於地前位辨上、中、下。若入地已,各有下上。
 
准四十八第八地中說。
 
即入地已去不作尋思觀,唯作如實智觀。
 
已除二取,不須唯觀所取假有,二取無故,但作如實智觀。
 
七地已前猶未清淨,此體即是無生忍體,初地已得,故不須作四尋思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