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九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初資糧位,其相云何?

文章索引

 
問:初資糧位,其相云何?
 
答:此下別解。然前三問,初能入人,自下不解,已略辨故,非本頌故。其所入位,所入法用,下別解釋。然此二種,各五不同,義意既同,各合解釋,總為五也。此中五段,不假分科。今初段中,初問次答。此即問也。
 
頌曰:
 
乃至未起識,求住唯識性,
 
於二取隨眠,猶未能伏滅。
 
答也。初頌後解。下逐難解,易處不言。
 
從發深固大菩提心,乃至未起順決擇識,求住唯識真勝義性,齊此皆是資糧位攝。
 
此解初位始終分齊。於中有二︰初別釋頌文;後「此位未證唯識真如」等下,顯位修行。初中又二︰初略解頌文,後廣二取隨眠即是二障。初中復二︰初釋上二句,後釋下二句,文至當知。
 
《攝論》云︰「清淨增上力,堅固心勝進,名菩薩初修,無數三大劫。」大菩提心以善根為其自體,以大願為緣,不退屈為其策發,方能發起故。善根力名清淨力,是因,能降伏所治故;大願力名增上力,是緣,常值善友故。堅固心昇進者,雖遇惡友方便破壞,終不棄捨大菩提心。所修善法運運增長,大菩提心堅固不退,齊此方名初劫之始。
 
此言「深」者即清淨增上力,「固」即堅心勝進,「深固」即是大菩提心。「唯識真勝義性」者,簡前三勝義,非勝義勝義故,即是真如。
 
順決擇位識,作唯識觀,求住唯識真勝義性。此位未能伏除識相,未名求住真唯識性,即地前四十心皆是此位。然彼已前,或十萬、八萬、六萬、四萬、二萬、十千劫等,皆不入此位,未名清淨增上力,堅固之心未昇進故。
 
此出初道位分齊已。釋上二句頌訖。此當釋名。
 
為趣無上正等菩提,修集種種勝資糧故。
 
初釋資糧之名,望菩提為號。菩提因之初位,資益己身之糧,方至彼果,故名「資糧」。此即依自利釋名。為出生死,得大智故,求菩提也。然前第七末增上緣中解資糧位,亦有未知當知根,云「能遠資生根本位故」者,從久修者鄰近為名。此說初行多求果故,亦不相違。
 
為有情故,勤求解脫,由此亦名順解脫分。
 
次解順解脫分名。為有情故,勤求解脫,望涅槃為因,涅槃名解脫,如常所談。勤求於彼,此行不違,故名為「順」。「分」者,因也,支也。彼順決擇分言「分」者,即決擇是分,即擇法覺分。分者,支分義。順彼決擇分故,名順決擇分。今言「分」者,因支義。是解脫之因,因之一支,故名為分。即順體是分,順彼解脫之分,名順解脫分。此依利他為因,為度有情,乃求解脫。然求菩提,利他義顯;勤趣解脫,自利義增。然於菩提有自利之談,涅槃致利他之義者,蓋欲以彼顯此菩提亦利有情,以此顯彼涅槃亦能自利,文影於此,義貫於彼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