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八) - 自知罪、自見罪

《唯識春秋》(十八)
《唯識春秋》(十八)

自知罪、自見罪

佛告迦葉氏:「汝自知悔、愚癡、不善不辨,聞我為諸比丘說戒相應法,讚歎制戒,而於我所,不忍不喜,心不欣樂,而作是言:『是沙門極制是戒,極歎是戒。』汝今迦葉自知悔、自見悔已,於未來世,律儀戒生戒,今授汝,哀愍故。迦葉氏!如是悔者,善法增長,終不退減。所以者何?若有自知罪、自見罪而悔過者,於未來世,律儀戒生,善法增長,不退減故。

《菩薩善戒經》卷第一:「優波離!菩薩摩訶薩於無量劫常處有中,心不生悔,名菩薩戒淨,非聲聞戒淨。以是義故,優波離!汝應宣說,聲聞戒急,菩薩戒緩;聲聞戒塞,菩薩戒開;聲聞戒中應說因緣,菩薩戒中則不應說。優波離!菩薩之人,隨眾生心,非聲聞也。是故菩薩於戒小緩,聲聞護急。優波離!菩薩若於晨朝犯戒,猶故應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知罪過,晝夜三時,皆應如是,是名菩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