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八) - 沙門義

《唯識春秋》(十八)
《唯識春秋》(十八)

沙門義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沙門法、沙門義。何等為沙門法?謂八聖道——正見乃至正定。何等為沙門義?謂貪欲永盡,瞋恚、愚癡永盡,一切煩惱永盡,是名沙門義。」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九十九:「第四、解沙門婆羅門。先解沙門,後類解婆羅門。前中,「一、沙門性」者,於善說法毗奈耶中假名出家,受沙門性;「二、是沙門」者,即無礙所攝八支聖道,是沙門體;「三、沙門義」,能息諸惡是沙門義,故此論言「又彼追求此沙門果貪瞋癡等畢竟斷義,是故說彼名沙門義」;「四、沙門果」,即智、斷二果。」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復次,依四念住修習增上,略由三處、三地、三種補特伽羅,當知普攝諸沙門義。云何三處?一、境;二、智;三、證。云何三地?一、正加行攝異生地;二、有學地;三、無學地。云何三種補特伽羅?一、正加行異生補特伽羅;二、有學補特伽羅;三、無學補特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