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八) - 五法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唯識春秋》(十八)
《唯識春秋》(十八)

五法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何等為五?住於淨戒波羅提木叉律儀,威儀行處具足,於微細罪能生怖畏,受持學戒,是名第一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少欲、少事、少務,是名二法多所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飲食知量,多少得中,不為飲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三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初夜、後夜不著睡眠,精勤思惟,是名四法多所饒益修安那般那念。復次,比丘!空閑林中,離諸憒閙,是名五法多種饒益修習安那般那念。」

《菩薩地持經》卷第三:「云何教授?略說八種教授。菩薩依三摩提教修行者,若無餘菩薩教者,則自教授,如諸佛法。先當如是知四種求:一者、心求者知心求;二者、根求者知根求;三者、悕望求者知悕望求;四者、使求者知使求。五者、隨其所應種種度門而度脫之,所謂不淨、慈心、緣起、界分別、安那般那念,是名隨應度門而度脫之;六者、執常邊,對治為說中道;七者、執斷邊,對治為說中道;八者、除不作作增上慢,不得得、不觸觸、不證證增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