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四) - 問:阿賴耶識是空性心嗎?

問:《義演》云世親是十信菩薩者何?

答:《義演》云:「疏:分有所得者。世親雖是地前十信菩薩,然伏煩惱,修有漏唯識觀,故言分有所得。」

今謂:《義演》云世親是十信菩薩者,訛也。依基師《樞要》云:「位居明得,道鄰極喜。」(明得定者,煗法位,即四加行之初也。)

 

文章索引

答:今人不論是漢語還是藏語佛教,談及阿賴耶識莫不皆以空性著稱,然實際上此等論述於中國北周慧影法師即建立此類見解。

北周慧影乃道安法師弟子,道安法師持佛性常住義,也影響到其弟子,如《續高僧傳》卷二十三說北周慧影:「安有弟子慧影、寶貴,並列名隋世。影傳燈大論,繼踵法輪,汎迹人間,情多野外。著傷學、存廢、厭修等三論。傷學除謗法之愆,存廢防奸求之意,厭修令改過服道。並藻逸霞爛,煥然可遵。後卒開皇末歲。」

北周慧影《大智度論疏》說:「師言:波若乃是阿梨耶識,實諦真心,二乘淨智,但是轉識,不得此智,云何乃言當學波若波羅蜜?此是論三乘同觀實相,據常住波若為語,非論真智。真智二乘不得,如涅槃經云:二乘之觀,不見佛性也。今有人言:言不見性,據顯示道;言其見性,據秘密道。此中據秘密道,真智皆同,故令學波若波羅蜜,故說言同得無餘一實涅槃。若顯示道中,則言二乘無大悲故,不得見波若波羅蜜。有斯二意,經論明文,推之可知,此義當釋。」

此以常住波若作為阿賴耶識真心之依據,然根據玄奘三藏所傳阿賴耶識乃異熟識,既能變異,如何常住?如《成唯識論》卷二說異熟識者:「此是能引諸界趣生善不善業異熟果故;說名異熟。離此命根眾同分等、恆時相續勝異熟果、不可得故。此即顯示初能變識所有果相。此識果相、雖多位多種;異熟寬、不共;故偏說之。」又有果相,如何無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