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共 31 頁
答:藏文大藏經缺《四阿含》完整翻譯,奘師所翻《大般若經》為二十萬頌,藏文則為十六萬四千零五十頌,少奘師所翻三萬五千九百五十頌,何以得全?
藏文大藏經又缺二百卷《大毗婆沙論》,如何評破婆沙義?又六十、八十《華嚴經》乃從漢文翻藏,即知當時即有交流。《優婆塞戒經》、《菩薩戒本》二翻亦缺、《大眾部》、《四分律》、《五分律》、《善見律》根本未翻如何得知彼部律學?《四分》、《五分》、《摩訶》比丘、比丘尼戒本亦未翻。
而龍樹、提婆菩薩漢文論書亦多未翻,如《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十二門論》、《大丈夫論》。而無著菩薩《顯揚聖教論》,勝子《瑜伽師地論釋》、天親《佛性論》未翻、護法《寶生論》、奘師揉《成唯識論》亦未翻,焉能知唯識正義?清辨《掌珍論》亦未翻,如何知空有諍義?《順正理論》、《顯宗論》未翻,如何知有部破俱舍義?尊者法勝《阿毗曇心論》、法救《雜阿毗曇心論》未翻,如何知阿毗曇義?其他諸如《舍利弗》、《五事》、《解脫道論》未翻,焉能知聲聞義?而僧伽羅剎《修行道地》 等亦未翻,如何知《發智論》弟子譬喻師義?
所謂先學顯教後學密教多為無義,上列諸經論皆為重要卻未翻,如何先學? 猶若空花雪月隔空築樓。學人應當秉持謙遜,而非隨恣意語攻訐,有愛見故。
另可再參酌:漢藏大藏經目錄異同研究︰《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及其藏譯本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