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四) - 問:十信已前性種菩薩,若不起於四隨煩惱,即起有漏施、戒等行,名為白法。

文章索引

答:《瑜伽師地論》:「種姓菩薩乃至未為白法相違四隨煩惱若具不具之所染汙,性與如是白法相應。若被染汙,如是白法皆不顯現。」

依《瑜伽師地論記》卷第三十三解:「初云『種姓菩薩』乃至『性與如是白法相應』者,

景云:十信已前性種菩薩,若不起於四隨煩惱,即起有漏施、戒等行,名為白法。亦可已入十信習種菩薩,如是白法或起不起。

泰云:無始已來本有種姓人,乃至未為四隨煩惱惑,不具四之所染汙,可以相表與白法俱。若被染汙,白法不顯,即不可以麤比知有細性種。

基云:此中白法,謂前六度;四隨煩惱,如次下自列。其無始種姓菩薩未具為四種惑,不具四種染汙,種姓與如是六度相應;若被四隨之所染汙故,白法不現。

或於一時生諸惡趣。菩薩雖生諸惡趣中,由種姓力,應知與餘生惡趣者有大差別。謂彼菩薩久處生死,或時時間生諸惡趣,雖暫生彼,速能解脫;雖在惡趣,而不受於猛利苦受,如餘有情生惡趣者;雖觸微苦,而能發生增上厭離,於生惡趣受苦有情,深起悲心。如是等事,皆由種姓佛大悲因之所熏發,是故當知種姓菩薩雖生惡趣,然與其餘生惡趣者有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