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要義問答》(四) - 問:心一境性何以六種行正取其相?

文章索引

答:《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二:「又汝應依心一境性、心安住性、心無亂性,以六種行正取其相。何等為六?

一、無相想; 二、於無相中,無作用想; 三、無分別想; 四、於無分別中,無所思慕無躁擾想; 五、寂靜想; 六、於寂靜中,離諸燒惱寂滅樂想。

汝取如是過患相已,復應數數取光明相,謂或燈明,或大火明,或日輪明,或月輪明。

既取如是光明相已,復詣塚間取青瘀相,廣說乃至取骨鎖相。

汝若不能往詣塚間,當取彩畫、木、石所作如是諸相。

取是相已,還所住處,或阿練若,或林樹下,或空閑室,或在大床,或小繩床,或草葉座,先洗足已,結跏趺坐,端身正願,安住背念,先於一境令心不散,繫念在前。

復於其中,依六種想作意思惟,謂無相想、無分別想、寂靜想、無作用想、無所思慕無躁擾想、離諸燒惱寂滅樂想。

又於其中,汝當審諦周遍了知亂不亂相,分明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