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抄》(二) - 學佛不是為了要搞派頭、搞神祕

越南 大乘燈師

義淨三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於此創與大乘燈師相見,留住一載。學梵語,習《聲論》。遂與燈師同行,取正西路。商人數百,詣中天矣。去莫訶菩提有十日在,過大山澤,路險難通。要藉多人,必無孤進。於時淨染時患,身體疲羸。求趁商徒,旋困不能及。雖可勵己求進,五裡終須百息。其時有那爛陀寺二十許僧,並燈上人,並皆前去,唯余單己,孤步險隘。日晚晡時,山賊便至。援弓大喚,來見相陵。先撮上衣,次抽下服。空有絛帶,亦並奪將。當是時也,實謂長辭人代,無諧禮謁之心;體散鋒端,不遂本求之望。」

有晚輩分享與我神州近年來研究佛教唯識與實存主義之論文,本人回或許研究佛學加諸胡賽爾等人比較有看頭。

言下之意乃在於諸多神州學者或其晚輩僅只觀看一二論文,有些則涉及抄襲、引用而不說明原作者、出處來源,亦不知研究實存主義先後順序,以華語研究者,臺灣哲學家洪耀勳(1903年-1986年)為京都學派創始人 西田幾多郎門下生 務台理作弟子,主要除京都學派研究外,尚重視德國、日本實存主義(存在主義),諸如胡賽爾、海德格等人,倘若連西田幾多郎先生都不認識,還能談什麼?

另外像是中文圈第一位取得佛學博士者,為東京大學博士畢業的台灣台南人 葉阿月女士,於1972年,其指導教授為研究印度佛學著名的學者 中村元先生。做學問、學佛、修行,務必打好基礎,基礎不打好,寫很多本書也無用處。

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要搞派頭、搞神祕,或者搞頭銜,特別是給已經往生的古德加上一些奇特的頭銜,以彰顯自己現在的派系好像是很正宗,往生的古德沒說過的,自己也不要亂加上。台灣俗語有言:「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