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十本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精進有三種義?

文章索引

 
問:精進有三種義?
 
答:精進有三種,謂被甲精進、攝善精進、利樂精進。
 
《攝論》等皆云︰「一、被甲精進,即解經中初有勢句。」
 
《對法》云:「善根方便任持。」七十八同。
 
《攝論》等云︰「二、加行精進,即解經中次有勤句。」
 
《對法》云:「善根圓證任持。」
 
七十八云:「轉生善法加行精進。」即與此同,名體俱寬。
 
《攝論》等云︰「無怯弱、無退轉、無喜足,即經所說有勇、堅猛、不捨善軛句。」
 
世親《攝論》次第廣解,稍好。
 
《對法》云:「饒益有情精進,即善根無盡任持。」七十八同《對法》及此處。
 
然《對法》及此論以二利為度,六度皆有利生之說,所以第三精進名饒益生。
 
即初二精進攝五句盡,攝善寬故,是善根圓證任持故。
 
若方便,若正證,皆此攝故,體寬而名狹。
 
《攝論》但以自利為精進度,故三精進無利生說。
 
以攝五句,加行為狹,唯攝有勤故。
 
攝善精進,解經五句,不同《對法》第十二名狹體寬,復異《攝論》名義俱狹,由此論意名義俱寬故。
 
利樂有情精進與《對法》同。
 
然此三勤與四十二解同。彼論初云被甲精進,勢與此同,餘名無別,然彼廣解。
 
《瓔珞經》云︰「一、起大誓心;二、方便進趣;三、勤化眾生。」不能繁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