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春秋》(十七) - 不退法


不退轉

尊者阿難語尊者跋陀羅:「有法修習多修習,能令行者得不退轉,謂四念處。何等為四?身身觀念住,受、心、法法觀念住。」

《唯識春秋》(十七)
《唯識春秋》(十七)

不退法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退法。何等為五?謂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蓋,是則退法。若修習七覺支,多修習令增廣,是則不退法。何等為七?謂念覺支、擇法覺支、精進覺支、猗覺支、喜覺支、定覺支、捨覺支,是名不退法。」

《顯揚聖教論》卷第八:「退墮者,謂諸菩薩五退分法,應知。一、不敬正法及說法者;二、放逸懈怠;三、習近煩惱;四、習近惡行;五、與餘菩薩校量勝劣,起增上慢,及於法顛倒,起增上慢。」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一:「離欲退有五緣:一、鈍根;二、新學者思欲境,即是因力、境力;三、受順退法,即逢五退具緣;四、煩惱重;五、習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