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愛 佛告聚落主:「是故我說,其諸眾生所有憂苦,一切皆以欲為根本,欲生、欲集、欲起、欲因、欲緣而生憂苦。」 佛告聚落主:「若有四愛念無常變異者,則四憂苦生;若三、二,若一愛念無常變異者,則一憂苦生。聚落主!若都無愛念者,則無憂苦塵勞。」即說偈言: 「若無世間愛念者, 則無憂苦塵勞患, 一切憂苦消滅盡, 猶如蓮花不著水。」
《淨土聖賢錄》發凡 淨業學人彭際清記 一、凡錄往生者,祗載支那著述,至經論所明淨教緣起,多從闕略。譬之治河不由積石,導江不自岷山,既昧其原,其流將壅。茲首標教主,著所宗也;次觀音、勢至,明有輔也;普賢、文殊,左右遮那,而同讚西方,同揚淨業,故知十方諸大菩薩莫不以淨土為歸矣。至如西天諸祖及諸論師,即不盡著往生之驗,而既登果地,豈局東西?凡諸議論有關斯教者,亦並著之,廣資勸誘云爾。
十六、七歲開始學佛,以《大智度論》作為入門,其中亦閱讀《阿含》等經論。於今二十餘年過去,重新編輯《大智度論》亦算是回報佛恩。...
簡介: 《瑜伽師地論記》,一百卷。 《瑜伽師地論記》內文以 窺基造《瑜伽師地論略纂》,列舉所為、所因、宗要、藏攝、解題、釋文等六門。...
簡介: (書名)與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同本異譯。但有初之三犍度,北涼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譯,六十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作者:迦旃延子 (人名)與迦旃延同。是迦旃延姓之子息,故附以子字耳。...
簡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 (書名)有二部:一為二卷,無著菩薩造,隋達磨崛多譯。一為三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皆為解釋本經之彌勒菩薩偈頌者。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簡介: (書名)有二部:一為二卷,無著菩薩造,隋達磨崛多譯。一為三卷,天親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皆為解釋本經之彌勒菩薩偈頌者。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簡介: 三法度論(三卷) 尊者山賢造 東晉罽賓國沙門瞿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德品第一。惡品第二。依品第三,謂陰、界、入。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簡介: (書名)尊者眾賢著。顯揚自宗者。唐玄奘譯,四十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顯宗論 (書名)阿毘達磨藏顯宗論之略稱。四十卷,薩婆多部眾賢造,唐玄奘譯。顯揚諸法實有之宗義。天親傳稱為光三摩耶論。梵Samaya pradīpikā。...
簡介: (書名)尊者眾賢著。駁世親之俱舍論者。一名俱舍雹論。唐玄奘譯,八十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 尊者眾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簡介: 作者:安慧 梵名sthiramati,音譯悉恥羅末底,為唯識十大論師之一,佛滅後一千一百年出世,住世年代為公元四七Ο至五五Ο年間。他是南印度伐臘毗國(又稱羅羅國)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稱他「印度境羅羅國人也,妙解因明,善窮內論。扇徽猷於小運,飛蘭蕙於大乘,神彩至高,固難提議。」他是世親之後,大乘唯識宗的大學者。他精通唯識、因明之學,善於議論,他的唯識學,上承德慧,下傳真諦,真諦為中土攝論宗的始創人。安慧與護法同時,但在唯識學上的見解與護法相異。在心識作用方面,只承認自證分實有,而以見分、相分為情有理無,故稱為一分家。而難陀立二分,陳那立三分,護法立四分,即所謂「安、難、陳、護,一二三四」者是。(十大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