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無量心 比丘!心與慈俱多修習,於淨最勝;悲心修習多修習,空入處最勝;喜心修習多修習,識入處最勝;捨心修習多修習,無所有入處最勝。 《菩薩地持經》卷第三:「無上菩提者,具七無上,於一切菩提最為無上。云何七無上?一者、身無上;二者、道無上;三者、正無上;四者、智無上;五者、神力無上;六者、斷無上;七者、住無上。
簡介: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 陳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此經以心觀為宗,實相為體,所言佛說觀無量壽佛者,佛是所觀勝境,舉正報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眾,觀雖十六,言佛便周也,從能說,所說人以立名,以心觀淨,則佛土淨,為經宗致,生善滅惡,為經力用。大乘方等而為教相,二藏明義,菩薩藏收。漸頓悟入,此即頓教。從如是,訖清淨業處,為序分。從爾時世尊放眉間光,訖諸天發無上道心,為正說分。爾時阿難白佛下,訖經。為流通分。...
新刻三觀義序 《四教義》從觀出教,依教開解,《三觀義》融教入觀,依解立行,目足相扶,殆罔俱治之,二書蓋闕一不可也。 ...
簡介: 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 (書名)一卷,智者大師說。說覺意三昧之行法。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釋摩訶般若波羅密經覺意三昧(一卷)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辨法相第一。釋覺意三昧名第二。釋方便行第三。明心相第四。入觀門第五。證相門第六。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簡介: (書名)一卷,隋智顗述。發三十六問而切勸觀心。灌頂有疏五卷。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觀心論(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
簡介: 四教義(六卷)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撰 第一釋四教名,為五:一正釋。二覈定。三引證。四料簡。五明經論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詮。為四﹕一約四諦理。二約三諦理。三約二諦理。四約一諦理。第第三明四門入理,為五:一略辨四門相。二正明四門入理。三悉檀起四門教。四約十法成門義。五信法兩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為六:一約三藏教位,明淨無垢稱義。二約通教位,明淨無垢稱義。三約別教位,明淨無垢稱義。四約圓教位,明淨 無垢稱義。五約五味以結成。六明經論教多少。第五明權實。第六約觀心。第七通諸經論。此三科未說,蓋是維摩詰經玄義少分也。...
先淨三業,十指合掌,面向諸佛,口陳辭句,作如是言: 弟子比丘某甲餘眾各准此稱名。...
簡介: (書名)一卷,天台智顗撰。一名童蒙止觀。又名小止觀。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二卷 前有元照序 一名童蒙止觀亦名小止觀) 天台山修禪寺沙門智顗述 具緣第一,訶欲第二,棄蓋第三,調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發第七,覺魔第八,治病第九,證果第十。後附梁肅天台止觀統例,及天台法門議。 ---【閱藏知津(蕅益大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