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述記論議》卷第六末 台灣 王穆提 論議 - 問:見行相差別?

文章索引

 
問:見行相差別?
 
答:此乃總釋。然別說者,
 
此見行相差別有五:
 
此總標舉。
 
一、薩迦耶見,謂於五取蘊執我、我所,一切見趣所依為業。
 
下別釋,有四,合二取故。
 
梵云薩迦耶達利瑟致,經部師云︰薩是偽義,迦耶是身,達利瑟致是見。
 
身是聚義,即聚集假,應言緣聚身起見,名偽身見。
 
佛遮當來薩婆多等執為有身見者故,說薩「偽」言。
 
雖一「薩」言亦目於有,然今說是思誕提底薩義,故「薩」言表偽。
 
薩婆多云︰薩是有義,迦耶等,如前。
 
雖是聚身,而是實有。
 
身者,自體之異名,應言自體見。佛遮當來經部師等說為偽身見者故,說薩「有」言。
 
雖一「薩」言亦目於偽,今者應言阿悉提底薩義,故「薩」言表有。
 
大乘應言僧吃爛底薩,便成移轉。
 
由此薩迦耶見大小別說。
 
薩婆多名有身見,經部名虛偽身見。
 
今大乘意:心上所現似我之相,體非實有,是假法故也。
 
又體非全無,依他起性成所緣緣故。
 
既非實有,亦非虛偽,唯是依他移轉之法,我之所依。
 
又依所執,可言虛偽,依所變相,可言為有,非如餘宗定實定偽,故名移轉。
 
此兼我所,不唯我見,或總緣蘊,或別緣蘊。
 
分別、俱生,或許總別緣,如《顯揚》第一說。
 
然俱生中,如第七識唯計心為我,故雖不如分別起者,簡擇別緣蘊,亦任運別緣故。
 
然以此我見為所依本,諸見得生,故名「一切見趣所依」。
 
趣者,況也,或所歸處也。
 
此見差別有二十句、六十五等,分別起攝。
 
謂「二十句」者,《對法》第一云:「謂如計色是我,我有色,色屬我,我在色中。」一蘊有四,五蘊二十句也。即二十句中,五是我見,十五是我所見。